【基金快訊】十問十答 深度解析台股趨勢

受惠AI人工智慧產業趨勢啟動及美國升息腳步減緩,居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台股,經歷2023年漲勢後,2024年怎麼看?AI人工智慧或台灣科技產業還有上漲動能嗎? 我們特別邀請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潘育憲與您分享展望,深入分析產業,掌握台股投資脈動。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

受惠AI人工智慧產業趨勢啟動及美國升息腳步減緩,居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台股,經歷2023年漲勢後,2024年怎麼看?AI人工智慧或台灣科技產業還有上漲動能嗎? 我們特別邀請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潘育憲與您分享展望,深入分析產業,掌握台股投資脈動。

 

Q1.對台股2024年整體盤勢看法?機會與風險?

2024年台股仍是多頭格局,主因有三∶(1)半導體復甦趨勢明確,惟各公司產業或不同應用端表現不一,需慎選。(2)利率環境可望寬鬆,儘管短期市場對美國降息預期過度樂觀,但今年大方向應是偏向寬鬆。(3)AI人工智慧成長動能,儘管股價拉回整理,長線基本面並未改變,仍將是台股投資主軸。

投資布局需掌握各季度節奏,第一季股價因先前漲多、評價不再便宜,加上科技業傳統淡季及大選或政策因素,可能較為波動。但隨時序往前推,在2024-2025年獲利持續成長下,評價面將逐漸回歸合理位置。第二季可望緩步回升,進入第三、四季有返校需求、年底銷售旺季。第一季波動拉回正是布局時機

企業獲利也將影響盤勢。安聯台股團隊預估今年整體企業獲利成長21%,各季均正成長,電子、金融及非金電分別成長25%、11%及17%,科技動能較強。

 

Q2.今年台股加權指數是否有機會再創新高?

有機會!下半年機率較高,但大盤走勢和大型權值股表現有關,主動選股才是致勝關鍵。觀察權值股,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受惠半導體復甦、先進製程及英特爾CPU委外代工等契機,而塑化、金融等權值股獲利在去年低基期下,今年可望成長,只是前景較不明確。整體而言,我們對科技產業信心較高。

對於基金投資操作來說,投資團隊較不在意指數位置,而是由下而上挑出好公司,今年各公司各產業可能好壞分歧,主動選股更形重要。

 

Q3.AI族群2023年大漲後拉回整理,2024年能否續漲?AI趨勢是否有機會從伺服器族群擴散到AI手機或AI PC?

AI相關族群2023年在經歷強勁上漲後,下半年拉回休息,但長線基本面並未改變,只是市場資金輪動到當時股價位階較低的半導體類股,預期AI族群2024年可望強勁成長、2025年動能持續,產業能見度高。特別是AI商用化進程快於預期,企業在AI的投入成本可望逐步回收,例如微軟推出的AI助理Copilot。

AI趨勢未來將從伺服器端擴散到終端使用裝置,但研判AI PC機會多於AI手機。目前對PC較有信心主要來自全球軟體龍頭微軟的主導,例如新推出的Copilot,將帶動硬體升級同步跟上。至於AI手機,由於非主要生產工具且無殺手級應用,沒有太大實質效益,機會較少。

 

Q4.今年企業獲利有機會持續創新高的產業或族群?

就企業獲利面來看,今年聚焦先進製程及AI相關族群

AI長線趨勢下,除帶動GPU(圖形處理器)發展,雲端、自動駕駛廠商為求軟硬整合、投入自研晶片,追求較佳市占或成長機會,台灣在整體開發成本、先進製程及如期量產方面具有供應鏈優勢,台灣IP(矽智財)/ASIC(客製化晶片)及晶圓代工等族群受惠大。

AI還將帶動包括印刷電路板(PCB)/銅箔基板(CCL)、散熱等次產業動能,AI伺服器ODM(原廠委託設計製造商)也有機會,但今年需要更嚴格檢視,偏好品質較佳、具有取得市占率優勢的公司。

 

Q5.半導體是台股的關鍵產業,今年是否有機會表現?

2024年是半導體產業復甦的一年,半導體銷售年增率去年第四季已轉正,獲利年增率逐季改善,庫存漸趨於健康水準,但各次產業各公司表現分化,選股更形重要

  • 手機半導體∶佔全球半導體約三成,在台股供應鏈占比更高。手機過去數月的強勁回補庫存將於第一季底暫歇,未來成長動能不強。另外,華為回歸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 PC半導體∶佔全球半導體約30-40%,但過去台廠感受不明顯,因為中央處理器(CPU)約70-80%來自英特爾自行生產,但目前已開始逐步委外、交由台廠代工,加上作業系統更新週期及潛在的企業換機潮等需求,預期將帶動更長期的成長。
  • 伺服器半導體∶長期來看,傳統伺服器和AI伺服器將同步成長,目前已脫離營收年增率底部,2024重回正成長。此外,預期客製化晶片成長空間更大,未來展望明確。
  • 車用半導體∶短期需求不佳,庫存仍處於高檔,預計2024年上半年營收年增率落底,電動車半導體用量較燃油車增加2倍以上,可運用短期逆風,建立長期部位。

 

Q6.IP/ASIC族群的營收成長動能及高本益比能否持續?

公司本益比應取決於獲利能見度、獲利成長率。若能保持獲利高水準且延續更長久,即使以今年獲利評估本益比不低,但以明年或後年獲利來看,評價就變得相對合理。

IP(矽智財)/ASIC(客製化晶片)族群2024年高速成長趨勢明確,目前對2025-2026年已有大致輪廓,依然保持正向。總結來說,高成長能延續,高本益比就可望持續。

 

Q7.電動車為長期趨勢,今年對半導體需求是否回升?目前汽車晶片仍缺貨嗎?台股受惠電動車趨勢的選股策略?

今年上半年電動車族群仍逆風,因為庫存調整較晚展開,預期未來幾個月仍會不斷聽到壞消息,預計2024年下半年才有機會回升。目前汽車晶片也沒有缺貨的情況。選股方面,台灣科技股受惠電動車趨勢的占比不高,多為中小型股,包括車用半導體的導線架、充電樁、二極體或連接器等。對應基本面狀況,投資相關族群需要更留意布局節奏。

 

Q8.在美中等國對各自企業補貼下,台灣晶圓代工廠是否仍保有全球競爭優勢?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是否帶動新的動能及需求?

展望未來三年,台灣半導體在先進製程上的競爭優勢不易被取代。由於晶片製造需要較長時間設計規劃,未來2-3年所需要的晶片,目前已可掌握大致方向。

近期報載韓國半導體龍頭將降價10-15%爭取訂單,但由於設計規劃前置期長,且客戶最在意能否如期生產,因此不太可能因小幅降價任意更換擁有良好紀錄的供應商。此外,只要先進製程持續發展、先進封裝正向,也會帶動相關供應鏈機會。

 

Q9.對台股非科技類股的看法?

傳產類股去年獲利大幅衰退,今年將溫和成長。然而,中國經濟低迷、全球製造業仍弱,與大宗原物料相關族群仍有待觀察。傳產股相對看好紡織製鞋,台廠生產效率彈性佳具競爭優勢。金融股表現穩定,但考量今年美國可能降息,將對銀行股獲利成長帶來壓力。

 

Q10.安聯台灣科技基金操作策略?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目前持股約9成,近期拉高現金比重,將持續觀察產業脈動調整,等待機會加碼累積長線部位。投資大主軸仍環繞AI題材,包括先進製程、高速傳輸、ODM擇優布局、PCB/CCL及散熱等,IP/ASIC仍是核心持股。此外,AI相關和半導體相關族群接近均衡配置,同時也考量流動性及公司的進入門檻,而不是只看短期數字來配置。

 

 

安聯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 地址:台北市104016中山北路2段42號8樓 | 客服專線:(02)8770-9828

【安聯投信 獨立經營管理】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境外基金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或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中查詢。新興市場證券之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通常低於已開發國家,可能影響本基金所投資地區之有價證券價格波動,而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影響。基金投資無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投資人須自負盈虧。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本文提及個股僅為說明之用,不代表本基金之必然持股,亦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介。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其他業者經營的網站均由各該業者自行負責(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不屬安聯投信控制及負責範圍之內。您即將離開安聯投信官網,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