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快訊】洞察台股趨勢-與安聯台股團隊操盤手對談

今年來全球面臨地緣政治、產業及政策變化等不確定性,台股也隨之上下震盪。展望後市,台股還可以期待嗎?我們特別邀請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周敬烈和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陳思銘對談,掌握台股趨勢及投資策略。
安聯台股系列基金
Q1:對台股今年整體盤勢看法如何?操作策略?
就大方向來看,獲利與股價走勢有強大連動性,2025年在整體企業獲利可望創新高下,對台股展望樂觀,大盤亦可望隨之再創新局。
觀察 |
看法 |
台股盤勢 |
|
市場議題 |
|
操作策略 |
|
資料來源: 安聯投信整理,2025/2。注意:以上所提及個別標的僅供說明使用,而並非對提供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股份或投資意見或推薦。以上所提及的任何證券不一定在本文發表的時間或其他任何日期包含在投資組合當中。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
Q2:中國公司DeepSeek引發市場恐慌,如何觀察對台股影響?
中國公司DeepSeek因其技術有效降低AI推理成本,讓市場對算力需求感到擔憂。農曆年後AI晶片龍頭相關供應鏈股價受情緒影響大幅回落,但我們認為這是短期評價下修現象。
DeepSeek去年12月發布大語言模型V3,採用混合專家模型(MOE),每次推論只啟用5%參數,大幅提升計算效率,同時大幅減少查詢所需的快取量,推論和訓練成本大幅下降。今年1月推出的小模型R1,其多項推理任務上表現出色,運算成本低廉。
市場擔心算力成本下降會減少需求。然而,歷史資料顯示AI算力成本下降往往會進一步刺激需求增長。以OpenAI的ChatGPT為例,每次模型迭代都降低算力成本,2023年初每百萬Token(字元單位)運算成本已從36美元降至4美元(2024年8月),但並未減少需求,且新模型數量和迭代時間縮短,市占率競爭激烈。AI晶片龍頭輝達的晶片效能提升,使每花一美元買到的運算效率大幅增長,算力成本下降反而刺激算力需求上升。
DeepSeek橫空出世後,亞馬遜、微軟、Meta和Google等四大雲端服務業者(CSP)2025年資本支出仍持續擴大,合計加總將超過3000億美元,由於市場充滿挑戰,業者更擔心投資不足的風險。此外,AI成本顯著下降,將有助於企業更容易開發和使用,AI加速普及刺激軟體應用及邊緣AI(EdgeAI)需求。台灣半導體及硬體相關供應鏈都可望受惠。
Q3:對客製化晶片(ASIC)看法?是否將取代GPU?
客製化晶片(ASIC)近期持續受到關注,特別是亞馬遜在供應鏈大量拉貨成為亮點,其訓練用ASIC全年產量預估超過200萬顆,甚至可能進一步上調。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去年透露,已投入100億美元於AI研發,其中30-40億美元購買輝達GPU,其餘則用於自家FSD、Dojo晶片,未來也將開發專屬的客製化晶片。此外,全球矽智財(IP)龍頭安謀(ARM)也看準相關成長機會,積極架構生態系。台股公司具人才技術等發展優勢,獲利能見度佳。
關於ASIC是否會取代GPU,我們認為兩者將並行成長。通用型模型訓練仍需依賴GPU,但各家業者針對不同需求、特定應用,更適合運用自研晶片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Q4:其他科技類股是否也看到機會?
整體來看,今年科技產業成長依舊集中在AI與先進製程,成熟製程可能看到零星復甦。在消費電子方面:
(1) Apple供應鏈相關:去年推出的iPhone16銷售不如預期,但今年上半年將有平價版SE新機,將支援其AI功能,下半年預計iPhone17將問世,預計有較多硬體規格提升,且可能推出超薄型外觀機種,可望刺激消費者換機意願,長線題材可期,值得留意。
(2) 其他消費電子相關:近期中國的補貼政策使3C及家電類產品出現短期急單需求。此外,自去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許多客戶擔心未來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因此預先拉貨備貨。今年第一季確實有極端需求,但後續終端需求能否延續則有待觀察。
資料來源: 安聯投信整理,2025/2。注意:以上所提及個別標的僅供說明使用,而並非對提供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股份或投資意見或推薦。以上所提及的任何證券不一定在本文發表的時間或其他任何日期包含在投資組合當中。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
Q5:目前先進製程供不應求,但除AI需求強勁外,其他運用復甦緩慢,在全球各地持續積極建廠下,未來全球晶圓製造是否出現過剩風險?對先進製程產能供需平衡時點的看法?
總結來說,先進製程和先進封裝供不應求態勢持續。目前全球5奈米以下製程只有台灣晶圓代工龍頭有能力製造,韓國科技龍頭及美國CPU龍頭仍面臨技術問題。手機晶片、GPU及各大語言模型業者都需要最先進的製程,需求強勁,先進製程預計到2026年仍供不應求。至於成熟製程,從去年開始供過於求,相關廠商壓力較大。
Q6: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在美國設廠是否導致其技術優勢向美國轉移?對其未來獲利能力是否具有稀釋效應?
預期美國政府將持續要求台灣晶圓代工龍頭擴大對美投資,但這次在美國召開董事會後並無重大新消息,預計下半年下一次董事會才會有重大宣布。
晶圓代工龍頭赴美設廠應不至於影響台灣的重要性,原因有二:(1)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聚落完整性很難被複製,因為半導體涵蓋上中下游不同廠商,其附加價值各有差異,如封測、耗材等低附加價值廠商較無誘因赴美生產。(2)美國相關人才供應不足,根據麥肯錫預估,到2030年美國半導體產業仍有30萬工程師和9萬技術人員的缺口。
至於獲利能力,由於先進製程供不應求,具有地區性差別定價能力,雖然美國初期獲利不如台灣廠,但因占比不高,獲利下檔風險可控。此外,去年第四季3奈米量產已進入第6個季度,毛利率稀釋效果逐季降低,預計在下半年2奈米大量產前,台灣晶圓代工龍頭毛利率仍優於市場預期。
Q7:川普關稅政策可能帶來哪些影響?有哪些企業和族群受影響
台灣是美國第8大貿易夥伴,也是第6大貿易逆差國,但美國政府主要意圖並非課台灣關稅。台灣雖可透過擴大採購油品、天然氣和國防武器來降低逆差,但整體金額有限,或可借鏡日本案例,日本同樣是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且貿易逆差金額更龐大,但美國未要求其縮減逆差,而是讓日本承諾擴大對美投資1兆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雖然曾提議對晶片課徵高額關稅,但晶片課稅難以實行,預期關稅對台灣產業實質影響不大,台灣可透過上游轉嫁成本和下游產能轉移來規避關稅。投資操作上,若股市因短期關稅新聞而出現過度反應時,反而是累積長線部位的好機會。
Q8:在DeepSeek影響下,安聯台灣科技基金近期選股方向是否調整?
台灣科技基金去年11月底之後就已開始針對AI相關持股調整,由於當時預期GB200供應鏈受到零組件供應瓶頸影響,今年上半年出貨將顯著下修,因此分族群調整,先減碼市場較擁擠的AI伺服器組裝、散熱等族群,保留具多元題材或GB200相關營收占比較低的個別公司。基金持股自去年12月起也較為分散,以降低投資組合波動風險。
在DeepSeek問世後,市場情緒偏悲觀、預期下修,美國AI晶片龍頭2月底的獲利及展望可望優於預期,相關供應鏈個股若評價已降至合理水準,不排除是布局契機。整體來說,基金選股著重市佔率提升、產品滲透率增加、規格提升及產品組合優化的產業企業。另外,一些成熟製程或庫存去化超過一年、景氣進入末段有機會回升,短期供需不平衡造成價格上升,也是可以觀察的方向。基金將視市況動態調整。
資料來源: 安聯投信整理,2025/2。注意:以上所提及個別標的僅供說明使用,而並非對提供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股份或投資意見或推薦。以上所提及的任何證券不一定在本文發表的時間或其他任何日期包含在投資組合當中。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
Q9:安聯台灣智慧基金和台灣科技基金的差異?台灣智慧基金如何選股布局?傳產是否也有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
安聯台灣智慧基金屬於一般型股票基金,而台灣科技基金為科技類股基金,台灣智慧基金科技傳產布局比重較接近大盤,但當前配置科技較高比重,長期而言,基金佈局科技與非科技類股配置比重分別為80%及10-15%,但仍會依產業趨勢動態調整。原則上,安聯台股系列基金都著重基本面由下而上(Bottomup)選股,偏好具成長性公司。
選股策略上,基金將挑選高成長、高獲利股票,舉例來說,今年預期產業獲利平均成長15-16%,基金會挑選營收動能和獲利成長優於平均表現的企業,今年整體科技類股成長性明顯優於傳產金融,因此配置比重高於大盤配置。
就族群而言,AI和半導體是成長性最佳族群,消費電子相關產業較持平,但個別公司仍有佈局機會。傳產部分,生技、成衣、綠電風電今年有機會,但與中國房地產相關的鋼鐵、水泥、散裝航運等應先避開,不過,若今年上半年有所改善,我們將會重新評估,目前第一季仍未看到復甦跡象。
Q10:台股2025年需關注那些主要風險?對台股指數區間看法?
台股需關注的投資的主要風險:
(1) 關稅議題:預期實質經濟影響不大,但對股市心理層面有影響,但若市場因此下跌,反而應勇於進場。
(2) 評價風險:由於部份股票評價面上升,但業績未同步跟上,因此,今年選股應該更關注企業基本面獲利。
至於台股指數看法,考量美國2026年將有期中選舉,預期今年第四季可望推出減稅等政策紅利,帶動美國景氣,也有利台股。總結來說,雖然第一季挑戰較大,但也是機會點,預期今年整體企業獲利將向上創歷史新高,大盤可望隨獲利走高、再創新局。
安聯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 地址:台北市104016中山北路2段42號8樓 | 客服專線:(02)8770-9828
【安聯投信 獨立經營管理】110金管投信新字第013號
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境外基金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或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中查詢。新興市場證券之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通常低於已開發國家,可能影響本基金所投資地區之有價證券價格波動,而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影響。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基金績效表現按資產淨值為基礎計算,配息滾入再投資。如投資人以非基金計價幣別之貨幣申購基金,須自行承擔匯率變動之風險。基金投資無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投資人須自負盈虧。本文提及個股僅為說明之用,不代表基金之必然持股,亦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介。以上所提及個別標的僅供說明使用,而並非對提供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股份或投資意見或推薦。以上所提及的任何證券不一定在本文發表的時間或其他任何日期包含在投資組合當中。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
ADM-424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