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現自動駕駛,看汽車電子成長契機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  

在韓劇「太陽的後裔」裡有一幕:正在開車的男配角,在按下一個按鈕後,汽車開始轉換成自動行駛模式,男配角於是鬆開方向盤,轉身去親吻在一旁的女配角;80年代美國當紅電視劇「霹靂遊俠」中搭配的霹靂車,也是一個結合人工智慧(AI)與自動駕駛概念很好的例子。

如今,全球汽車市場興起高科技風潮,傳統車商及科技業者紛紛加速新一代智慧車技術研發。在美上市的繪圖晶片巨擘,第三季財報交出亮眼成績,明年產業展望前景預估一片大好,也是拜自動駕駛和AI應用層面提升所賜。

過去幾年,包括美、中、英、法及瑞士等國已陸續開放部分區域進行自動駕駛汽車測試。今年8月,全球首批自動駕駛計程車隊於新加坡上路,預計年底將增至12輛無人車,未來則有機會擴充到千輛規模。

近年來,車用電子前哨戰已遍地烽火,各大手機品牌及網路巨頭開始測試自駕車,蘋果也以「泰坦計畫」為名進行試驗。隨著車聯網時代的到來,車用電子市場儼然成為下一個IC設計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回過頭來看,自動駕駛的實現,關鍵就在於車上各式裝置與AI。譬如感測器負責監控如與其他車輛的距離及行人或障礙物的位置;照相機負責判讀路標與交通號誌。這類大量資訊不斷傳遞到車上的電腦,供其判斷,發出正確指令,然後再結合GPS導航系統指引準確路線。

實際上,在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前,智能汽車代表的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已悄悄走入你我的生活。按照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分類,ADAS可分成四個階段:特定功能輔助駕駛、組合功能輔助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及完全自動駕駛。

近年來各國政府為降低交通事故,輔助駕駛功能逐漸透過立法要求,如車身穩定系統(ESC),緊急制動系統(AEB),胎壓偵測,倒車顯影;許多車商為增加差異化,也陸續增加自動停車、環繞影像、車道偏離警示、盲點偵測和緩解撞擊煞車等功能。

總的來說,ADAS的逐漸普及意味汽車將帶來更多便利性;此外電子元件需求也將伴隨ADAS滲透率提升而持續成長。台灣許多公司在過去幾年持續耕耘汽車電子領域,目前已相繼看到成績,預期隨著無人駕駛夢想的逐步實現,這些業者還有更大成長契機值得期待,仍為明年主要布局主軸之一。

 

【亞股資金流向】美股休市交投淡,台韓獲小幅買超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其他業者經營的網站均由各該業者自行負責(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不屬安聯投信控制及負責範圍之內。您即將離開安聯投信官網,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