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還在擔心成交量?基本面才是王道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

台股成交量能,一直是近年來政府和投資人關心的話題。量先價行?台股低迷成交量是否對台股未來展望形成不利影響?更是多年來的迷思。

長久以來投資人窮盡各種理論 ,試圖想要找到影響股價的公式與法則,加以歸納,作為未來投資預判股價的準則。成交量分析是技術分析的一環,「價量關係」經常被拿來探討,技術分析理論認為量是價的先行指標,也就是說「量」與「價」關係的搭配,會對股價上漲或下跌形成重要影響。

但,事實上中長期影響股價是企業獲利前景展望,而非成交量。成交量下滑確實會對券商產生不利影響,也會提高法人機構在管控流動性風險的難度,然而,對追求長期資本收益的投資人而言,股價走勢才是真正該被關心的,而非成交量。

此外造成台股成交量下滑,其實也跟近幾年券商強化各種投資工具,包含期貨、選擇權及權證有關,這些投資工具方便投資人透過此類工具達到短期避險與追求更高報酬率的目的。譬如:追求長期收益的投資人,在沒有完善期貨與選擇權機制時,為了規避短期產業風險,過去必須先賣出股票,靜待風險過後再將股票買回;然而現在可以透過期貨與選擇權避險。

建構財務分析理論的大師葛拉漢,曾對股市給過一句評論:「短期來看,股市是投票機,但長期來看它是體重計。」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股價短期容易受到市場預期與資金影響,然而就中長期而言,影響股價的關鍵是該公司的獲利成長性以及對該公司長期成長性的展望。

最近就有一個很貼切的例子:2017年以來,台股每天的成交量仍維持相對偏低的水位,儘管如此,卻有一家手機鏡頭鏡片龍頭廠商的股價可以創下新高紀錄。這說明了:近幾年台股逐漸下滑的成交量似乎無法阻止好公司的股價走揚。細究原因,無非是投資人對該公司長期成長展望給予正面肯定。

總結來說:投資人關心的是股價的變動,而非成交量;中長期影響股價表現的是該公司的獲利成長,而非成交量;此外,當前衍生性金融商品和投資工具的完備,也降低了股票的週轉率與成交量。投資人該正視的是投資標的的前景展望,而非台股成交量本身。台灣目前有許多產業與企業受惠於智慧型手機新功能、車用電子、雲端伺服器與自動化等趨勢,獲利可望持續成長,投資人的焦點應該在長期獲利展望佳的公司,而非台股成交量。

【亞股資金流向】期待改革動能,印度成上周吸金王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其他業者經營的網站均由各該業者自行負責(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不屬安聯投信控制及負責範圍之內。您即將離開安聯投信官網,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