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平靜的夏季
盛夏已至,但資本市場仍未出現夏季沉寂的跡象。美國、中國與歐洲之間的貿易爭端繼續佔據多數新聞版面。除上述事件外,仍有好消息傳出。美國第二季財報季顯示從洛杉磯到紐約,企業盈利普遍顯著高於去年同期。此利多消息被解讀為川普的減稅效應進一步提振企業獲利,而美國強健的經濟亦造就樂觀的企業獲利前景。
在(地緣)政治消息令人感到不安時,有利的基本面數據正是投資人所重視的。近期的數據顯示,美國出色的股價表現並非完全拜企業獲利成長所賜。就最近數週的情況觀察,投資人對貿易爭端升級的擔憂,使歐洲及亞洲的出口個股產生比美股更嚴重影響;而這些歐洲和亞洲經濟體亦緊密地融入了全球價值鏈。
今年下半年,主動式基金經理人的直覺判斷和靈活策略將至關緊要。
下半年情況如何?
我們可以相當有把握地假定,在11月的美國國會期中選舉之前,貿易政策方針將持續搖擺於寬恕與報復之間。資本投資方面,關注焦點可能將轉移至(貿易相關的)政治與基本面的數據上。雖然上半年的信心指標已轉向保守,然而廣泛的經濟數據亦尚未反映保護主義措施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且進口關稅將於第三季才加速實施,今年下半年實體經濟是否可能出現逐漸放緩的跡象?雖然加徵的關稅至今僅影響全球貿易中的一小部分,貿易爭端造成的不確定性可能削弱企業的投資意願。我們需特別留意:投資在美國和歐洲占經濟產出的五分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指出,在較嚴重的貿易戰情況下,全球經濟成長率到2020年時可能較目前所預測的數值低0.5個百分點。
投資人應特別留意,儘管經濟成長動料出現放緩的跡象,目前完全看不到全球經濟將急劇轉差,甚至衰退的跡象,高於潛力水準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可能持續維持一段時間。
這對金融市場意味著什麼?
對全球而言,儘管基本情況樂觀,近期的經濟成長動能可能偏正面看待,然而國家/區域之間的差異正逐漸擴大。透過全球價值鏈檢視,不難察覺貿易爭端對個別區域、產業和公司的影響顯著有別。簡而言之,世界各地的市場表現差異在未來很可能將明顯擴大。
雖然全球主要央行不大可能對貿易政策無動於衷。然而從目前的情況觀察,我們很難想像歐洲央行會放棄結束量化寬鬆政策的計畫,而聯準會也應該不會就此結束升息行動。在貨幣政策正常化很可能擴大各資產類別/區域之間差異的環境下,主動式基金經理人的直覺判斷及靈活策略,可在波動的市場與各國特殊情況中造就投資的機會。
Ann-Katrin Petersen
全球經濟與策略副總裁
市場剖析
戰術性配置,股票和債券
- 「通貨再膨脹」: 全球經濟強健,成長率高於潛力水準,通膨率溫和上升目前仍支撐股市。然而,全球經濟週期已來到擴張期的尾聲,未來數季的成長動能將可能減緩。各國之間的差異將再度明顯擴大。
- 相較過往,政治風險將加重影響投資決策。各國可能推出的保護主義措施,將對全球經濟動能構成重大的風險。
- 隨著各資產類別的評價水準及經濟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增加,市場仍可能出現較大的波動。
- 利率水準雖以緩慢的步伐走升,隨各央行貨幣政策逐漸正常化,債券殖利率仍持續承受上漲壓力。
- 無論是選股還是跨資產類別的戰術性配置,主動式投資管理絕對是投資策略的至關緊要(關鍵詞:多元資產)
德國股市:中性
- 雖然相較於年初,德國第二季的經濟動能展現較多的活力,Ifo企業信心指數下跌,顯示德國經濟表現可能已經過了週期高峰。
- 內需仍為德國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因素。雖目前健康的就業市場和強勁的薪資成長支撐著消費支出,近期對外出口貿易的下滑風險(也就是貿易戰風險)已逐漸上升。
- 以席勒本益比衡量,德股的價格目前略高於長期平均水準。
歐洲股市:正面
- 繼連續五季的強勁表現,歐股在2018年上半年的成長動能雖已有所減弱。然而現行的經濟數據仍與強健經濟成長相符,且高於潛力水準。目前歐洲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持續成長的就業數據帶動消費支出,有利的融資條件和企業獲利亦進一步支撐投資市場。簡而言之,雖然政治因素造成的下行風險已經上升,經濟持續成長的基本條件仍在。
- 英國經濟動能在上半年也逐步放緩。英鎊疲軟所產生的影響雖正逐漸淡化(英鎊貶值推高進口商品的價格,助長通膨,抑制實質購買力和消費支出),英國脫歐的經濟不確定性,至今仍損害英國企業的投資意願。
- 以週期調整的席勒本益比衡量,歐股的價格目前略高於長期平均水準。不過,部份歐洲國家,例如西班牙和葡萄牙,其股價仍相對誘人。
美國股市:正面
- 內需導向的美國經濟(逾三分之二的國內生產毛額仰賴消費支出),受惠於就業成長和2018年初以來的租稅改革提振,將持續強健的成長。
- 緊繃的勞動市場將加重薪資上漲的壓力,在可見的未來,將對企業利潤率構成壓力。緊縮貨幣政策的反對聲浪將逐漸提升。此外,受擴張性財政政策影響,聯邦財政赤字很可能將顯著擴大。
- 受惠於低利率和聯準會的擴張性貨幣政策,美股的價格已升至相當高的水準。長期而言,這將拖累長期報酬。
日本股市:中性
- 繼異常持久且超過兩年的成長期,日本經濟於2018年第一季輕微萎縮,但基本成長趨勢仍保持完好。
- 日本勞動市場目前表現良好,消費者層面並未出現通膨跡象。整體而言,「安倍經濟學」至今仍未能促使通膨持續向上。在此情況下,日本央行很可能暫時維持「量化與質化寬鬆加控制殖利率曲線」的政策。
- 日股價格目前仍與日圓表現關係密切,以席勒本益比衡量,日股股價明顯高於長期平均水準。
新興市場股市:中性
- 新興市場經濟動能持續向上,然而各區域之間的差異將再度擴大。在未來幾個月,最重要的新興經濟體中國的成長速度將可能放緩。授信標準收緊和現行貿易衝突亦可能造成下滑壓力。
- 部份市場除外,普遍而言,新興市場的通膨率將保持在低位,毋須廣泛施行緊縮貨幣政策。
- 不僅中國,擴張性經濟政策伴隨著相對嚴重的失衡狀況,導致個人負債增加,支撐房價高漲。連帶促使借貸雙方變得更加審慎。強勢美元於近幾個月亦產生了負面影響;就許多美元貸款而言,以本地貨幣計價的還債成本已經上升。
- 以席勒本益比衡量,新興市場的股票價格仍相對誘人。
產業
- 在經濟領先指標顯示動能減弱的情況下,與景氣循環較不同步的類股可能受惠。
- 防禦類股股價將逐漸獲得支撐。
- 投資組合可持續納入受惠於通貨再膨脹的類股(例如銀行和大宗商品股)。
- 但低獲利環境下,息收可成為一個穩定投資表現的因素。
投資主題:多元資產
- 為避免投資人犯典型的錯誤,多元資產投資策略能間接地協助投資人堅定奉行投資策略,因此,此策略結構也已廣泛引起投資人的認同與青睞。
- 近期的內部研究顯示,在多數歐洲國家,基金類型的配置出現顯著的變化,多元資產基金的配置比例明顯增加。而此類基金亦被使用於投資戰術調整,例如幫助投資人參與股市的漲勢。
歐洲債市:中性
- 歐洲央行正審慎地緩步取消其特殊的貨幣政策措施。購買資產的方案(量化寬鬆)很可能將於年底告終,10月起將縮減每月購債額自300億歐元減至150億,且利率政策在2019年夏天之前應不會有調整。
- 投資人應繼續注意未來的殖利率動向,雖然債券殖利率很可能不會急速向上攀升,然而,預期將告一段落的量化寬鬆政策、已進入升息週期的美國利率、歐元區緩升的通膨率和正向的經濟趨勢,皆可能為殖利率上漲帶來壓力。
- 歐元區邊陲國家公債價格目前仍受歐洲央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支撐,但仍曝險於政治風險中。短期而言,義大利的政治事件和即將來臨的英國脫歐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將導致資金湧向安全資產。
國際債市:保守
- 美國聯準會自去年開始縮減高達數兆美元的資產規模,並於今年6月將聯邦基準利率目標區間提升至目前的1.75-2.00%,聯準會在今年下半年可能將再升息兩次。
- 美國貨幣和債券市場的價格很可能尚未充分反映目前的升息週期,令投資人不悅的意外情況可能因此產生。
- 中期而言,美國殖利率曲線變平的趨勢應將持續,雖然聯準會改變再投資政策可能造成短暫的反向波動。
- 以基本面因素衡量,美國公債價格仍偏高
新興市場債市:中性
- 新興市場公債的長期前景,受一些負面結構因素而蒙上陰影,例如部份新興經濟體負債沉重、成長潛力衰退,及美國近期形成的保護主義趨勢。
- 美國中期而言將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正對相關資產類別構成壓力。相較之下,對新興市場債的週期經濟環境大致有利。
公司債:中性
- 投資級債券和高收益債(信用評等較低的公司債)目前受兩股力量拉扯:一邊是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強勁的放款數據,另一邊則是個體經濟環境艱難和高昂的債券價格。
- 現行基本面和金融市場數據支持著美國高收益債的利差。相對之下,投資級公司債的價格略為偏高。
- 根據重視基本面、市場導向的評價模型數據,目前歐元區高收益和投資級公司債的利差水準,以週期角度觀察仍為合理。
貨幣:保守
- 匯市投機客已大舉減持美元部位。
- 美國政府在當前經濟週期的末段祭出財政刺激措施,在短期內雖可提振經濟表現,然而在未來數量將加重美國經濟劇烈波動的風險。擴大的美國財政與經常帳赤字(「雙赤字」),正日益成為美國公債和美元的負擔。
簡述
過去一周美公債殖利率受美國總統川普對聯準會升息舉動言論影響,美公債殖利率續跌,帶動避險性債券走強;風險性債券則受惠於美中貿易重啟談判局勢而上漲,新興主權債反彈幅度較大。根據美銀美林引述EPFR截至8月22日,投資級債券和高收益債市延續上周持續淨流入、但流入金額均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