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日本研擬中的貿易協定,將使廣泛的全球關係承受更大的壓力,因為新的忠誠關係將出現,既有的結盟關係將有所改變。
重點摘要
- 在世界各地貿易摩擦不斷的情況下,美國與日本已準備好藉由正式的貿易協定強化兩國的關係。
- 成為美國更緊密的盟友可能損害日本與數個鄰國的關係。
- 與日本結盟,或許可賦予美國更好的條件在科技冷戰中對付中國。
- 美中貿易衝突持續,短期而言或許可以嘉惠美國經濟,但長期而言中國可能才是贏家。
在投資人繼續擔心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戰之際,其他貿易爭端也持續醞釀:
- 在西方,英國與歐盟正為英國脫歐之後的貿易安排煩惱。美國已經對歐盟的鋼鐵和鋁課徵關稅,並威脅對農產品和汽車採取措施。此外,川普總統促成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新貿易協定仍有待國會核准。
- 在亞洲,日本與韓國目前在供應鏈和安全問題上有爭執,兩國可追溯至上千年前的歷史宿怨令問題更難解決。美國也正嘗試與它在亞洲的這兩個關鍵盟友重新議定貿易條件和安全協議,而美國和日本最近宣佈有意簽訂貿易協定,雖然內容不包括汽車。 重要的是,過去幾年裡,美國政府利用美元和美元融資管道作為貿易武器。高達88%的外匯交易涉及美元,而美國有系統地針對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未來可能針對中國。
美日貿易協定有何政治涵義?
如果日本與美國強化兩國關係而日韓關係則變得更疏遠,局勢可能變得相當微妙──尤其是因為美日韓向來結盟對抗北韓、中國和俄羅斯。日本近年致力在區域和全球舞台上展現更強的自信,這對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治地位有幫助。但是,日本無力撫平亞洲的歷史創傷,影響該國與許多鄰國的關係,日本憲法有關國防的條款也約束日本政府的作為。
美日協定如果獲得核准,是否影響川普總統的連任機會?不大可能。
美國與中國的關稅戰升溫之後,川普總統可說是更需要與日本達成貿易協定。但在美國國內,與日本的貿易協定並未引起公眾關注,這意味著川普總統幾乎沒有必須懲罰日本的政治壓力。美日貿易協定必須獲得日本國會核准,而公眾不關注看來對川普政府是好事。在2020年總統大選之前,川普政府的時間可能已經不多了。此外,當前的談判層級將使川普總統在討論日本/歐洲貿易時得以保持寬宏大量,將公眾注意力集中在他的貿易成就上,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重新談判。
日本已成功地從貿易協定中移除貨幣條款,那是川普總統起初想要的條款。多年來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已經導致日本面對負利率,而該國也必須干預匯市以壓低日圓匯價,藉此支撐出口導向的日本經濟。川普總統極欲削弱美元以刺激美國出口,減少消費外國商品,縮小美國的貿易逆差。
在國內,川普總統如果成功促成美元貶值,他2020年連任的機會或可提高。但事實已經證明,削弱美元比預期來得困難。今年6月,歐洲央行決定重啟量化寬鬆方案,這壓低了歐元匯價。與此同時,中國容許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藉此減輕美國課徵關稅的影響。亞洲各國看來都不希望本國貨幣兌美元或人民幣升值 ,以免損害出口競爭力。因此,在日本、歐洲和中國全都抑制本幣升值的情況下,美元要貶值也找不到對象──或許在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消除之後,美元兌英鎊可以貶值,而美元相對於終極貨幣黃金也有可能貶值。
美日兩國占全球GDP約30%,因此如果美日未能達成貿易協定,全球經濟可能將受影響。市場對貿易不確定性反應負面,而隨著日圓升值,日本已經受美中關稅戰打擊:日本出口減少,經濟前景受損。
美日貿易協定有何投資涵義?
雖然美日貿易協定很可能將嘉惠日本工業(不包括汽車業)和美國農業,該協定也重視電子商務和數位貿易。兩國已同意處理「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包括智慧財產竊盜、強制技術移轉、扭曲貿易的產業補貼、國有企業造成的扭曲,以及產能過剩問題。」川普政府看來正利用它在亞洲的關係,力求阻礙中國在航天 、國防、奈米科技、生物科技等領域與其他國家合作。
這種協作應將有利於在美日兩國市場均有運作的公司。但是,如果日本與韓國繼續互不提供關鍵技術元件 ,部分有利因素可能會被抵銷,而主要輸家將是跨國的科技供應鏈。
順帶一提,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某程度上已經阻礙這種協作,雖然餘下的國家仍未放棄該協定。中國則認為TPP是相關國家阻礙中國經濟成長和發揮影響力的謀略。
美中貿易衝突對全球需求有負面影響,而許多公司已開始將供應鏈從中國遷往東協(ASEAN)國家,在 亞洲其他地方創造出機會。但美中貿易戰持續最終將導致全球產業進一步分裂。
亞洲多數國家應該都希望同時經營美國和中國市場,不想被迫選邊站──不過,美國與歐盟逐漸逼近的衰退威脅,可能是亞國各國選擇促進區內貿易的許多原因之一。
- 短期而言,日本可能站在美國那一邊,一如美日協定顯示。但較長期而言,事情就不是那麼簡單。
- 日本持有價值1兆美元的美國公債,但也投資了1兆美元在中國。
- 日本企業50%的營收來自海外,而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市場之一,貢獻了20%的營收和盈利。雖然目前美國市場貢獻的營收更多,但其利潤率較低。
- 韓國也有類似情況:該國仰賴美國的國防技術,但對中國的出口幾乎是對美國出口的三倍。
- 香港因為現狀不明朗,前景相當不確定。
- 對台灣來說,明智的做法可能是利用它在兩國超級大國之間的地位。
- 印度和印尼這兩個朝氣蓬勃的經濟體很可能將必須加強與中國合作,尤其是因為西方人口老化── 這將成為拖慢經濟成長的一個系統因素。
川普總統的首要目標看來是「打贏」與中國的戰役,其次是設法解決北韓核問題。我們無法確定美中之間的經濟敵對狀態何時結束、如何結束或是否會結束,但投資人必須注意隨著舊聯盟關係破裂、新聯盟關係形成,各國之間貿易關係緊張的情況及其影響。短期而言,投資人或許認為美國可提供更好更誘人的經濟機會,但較長期而言,勝利者可能是中國。
簡述
全球經濟數據逐漸放緩,但在美中貿易衝突趨緩與各國央行寬鬆調性的刺激下,市場信心持穩;根據美銀美林引述EPFR統計顯示,全球股市資金上周除歐洲外多呈淨流出狀態,面對即將在10月底舉辦的美國聯準會(Fed)FOMC會議,資金整體仍偏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