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將是決定性的一年,很多關鍵問題將有答案。例如有關經濟狀況:經濟是否將開始有序地走下坡,然後安全著陸?抑或經濟將硬著陸,陷入衰退?有關貨幣政策:利率是否將進一步降低?成本低廉的資金是否將進一步增加?有關地緣政治局勢:川普總統是否將勝選連任,還是將有人取而代之?全球貿易衝突將如何發展?英國是否將有序地脫離歐盟?
有關經濟狀況,我們對新一年的情況不大樂觀。經濟成長料將繼續低於潛力水準,美國經濟成長將放緩,而貿易衝突的風險將對經濟發展產生更不利的影響。
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持續,股市整體而言應將受惠。至少在美國,聯準會相當積極,正非常密切地關注經濟動向。這方面,歐洲央行目前消極得多,在利率方面若再有行動,市場將感到意外,而反應可能將是負面的。歐洲央行近來更大力強調其政策的不利副作用(事實上,這可能是該行歷來第一次這麼做),也因此同時間呼籲應採取財政措施。無論這方面發生什麼事,流動資金應該足夠有餘。這與消費意願和進而產生的投資意願不同──目前我們不大看得到這種意願。德國前經濟部長席勒(Karl Schiller)就曾表示:「你可以牽馬到河邊,但無法逼牠喝水。」
負利率將繼續折磨我們。地緣政治正造成不確定性,市場很可能將相當波動,而這正是為什麼我們認為保持主動是致勝關鍵。因為市場整體報酬(β)很可能將相當低、負利率將繼續蠶食投資人的財富(目前有12.4兆美元的債券處於負殖利率狀態),再加上通貨膨脹,我們將必須指望α(超過基準指數的報酬)帶給投資人報酬。α並非只能靠選股,還可以靠在各個資產類別之間適時調整資金配置。與此同時,一些跡象顯示,投資人愈來愈傾向一時冒險(risk on)、一時避險(risk off)──也就是說,以往不同資產類別之間的顯著相關性降低了,投資人愈來愈傾向適時轉換標的。在這種情況下,多元資產策略是我們的首選策略。為什麼不考慮再搭配結構主題(例如人工智慧)投資呢?對了,股息季節即將來臨,企業獲利分配必須再度展現其安全氣囊的性質。
Hans-Jörg Naumer
全球資本市場暨主題研究總監
2020年將是決定性的一年。
戰術性配置,股票和債券
- 我們預期全球經濟成長率2020年將繼續低於其潛力水準。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和經濟週期尾聲失衡加劇的情況下,下行風險繼續居主導地位,雖然我們一再看到微弱的希望之光。
- 雖然貨幣政策仍正刺激股票價格,這種作用中期而言將達到其極限。
- 年初以來近1兆美元的資金淨流入貨幣市場和債券基金後,約五週之前情況開始改變。全球股票基金獲得逾3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在此之前年初以來淨流失逾2,200億美元。場邊觀望了太久的投資人可能愈來愈覺得必須進場,但得有證據顯示經濟穩定下來,這種趨勢才會持續下去。
- 秋季往往是股市艱難的季節,但股市今年秋季未受傷害,眼下可能正準備迎接年底的升勢。
- 在這種情況下,加碼持有股票看來是合宜的,雖然也應該做好戰術調整的準備。
德國股市: 正向
- 德國GDP第三季略有成長,經濟得以避免技術性衰退。
- 美中貿易衝突若有緩和(至少暫時緩和),德國這個出口大國應將受惠。
- 德股價格合理,股息前景仍然誘人。
歐洲股市: 正向
- 英國12月中選出新國會之後,脫歐路線圖很可能將進入下一階段。有序脫歐至少有一個好處:使規劃的確定性增強。
- 許多經濟領域的數據透露出經濟回穩的跡象。
- 數據供應商EPFR提供的資料顯示,歐洲股票基金經歷了超過80個星期的資金流出之後,首度獲得資金流入。由此看來,歐洲股票基金似乎是國際投資人減碼程度最嚴重的。
- 以經週期調整的席勒本益比衡量,歐股價格在國際股市中大致合理,歐洲各國的情況略有差別。歐股的股息殖利率仍然誘人,在全球屬於相對最高水準。
美國股市: 中性
- 財政刺激正告一段落。從企業獲利和經濟數據的情況看來,美股不再優於其他地區。
- 對美國經濟至為重要的實質支出成長正放緩,但充分就業和企業加薪壓力增加使情況相對穩定。
- 以席勒本益比衡量,美股仍是全球價格最昂貴的市場之一,這對中期獲利前景構成壓力。
日本股市: 中性
- 日本GDP過去三季有成長,雖然年成長率已降至0.8%。10月增值稅(VAT)稅率提高,未來幾個月很可能將影響經濟。
- 雖然已處於充分就業狀態,消費層面的通膨仍非常溫和。在核心通膨率接近零的情況下,日本央行將繼續奉行極其寬鬆貨幣政策。
新興市場股市: 正向
- 中國GDP成長率趨勢下降,這是經濟變得比較成熟的自然現象。展望2019/2020年,貿易衝突升級仍是最大風險。中國政府與人民銀行已採取擴張性措施刺激經濟。
- 新興市場面臨多種挑戰,包括全球貿易前景不明,以及大宗商品週期轉弱。
- 但是,相對於其他地區,新興市場股票價格誘人,和過去歷史相比也是這樣。
投資主題:為未來融資
- 破壞式創新(disruption)──似乎沒有其他詞能比它更貼切地描述我們的現狀和未來。破壞式創新──破舊立新的力量,並非總是完全創造性的。
- 經濟之破壞式創新(數位化),人口結構之破壞式創新,環境與氣候之破壞式創新,社會之破壞式創新(民粹主義)──儘管出現了這些變化,有一個基本的不變因素正在為一個比較美好的世界鋪路,那就是資本。
- 歐洲投資銀行(EIB)的資料顯示,歐盟每年必須投資1,750-2,700億歐元,才能在2030年之前達成氣候和能源方面的三個目標,其中之一是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比1990年低40%的水準。光是這一點就足以顯示,這種投資迫切需要資本。投資人可以選擇納入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標準的基金方案,協助對抗氣候變遷。
歐元債券: 中性
- 雖然有歐洲央行恢復淨買入債券的計畫提供支撐,一旦政治風險再起,歐元區邊陲國家公債仍容易受衝擊,因為它們的價格不具吸引力。
- 歐洲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應將進一步使歐元債券受惠。通膨看來並不造成任何威脅。
- 在經濟成長面臨顯著風險、通膨率和通膨預期保持溫和,以及歐洲央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的情況下,德國公債雖然價格高昂,其殖利率未來幾個月很可能仍將保持在目前的低位附近。
國際債券: 保守
- 雖然偶爾出現修正,美國長期公債殖利率很可能暫將保持在目前的低位,因為聯準會奉行鴿派政策立場,而且經濟下滑的風險上升了。
- 在此環境下,歐元區(核心國家)和日本公債殖利率未來幾個月很可能將貼近當前的低位。
新興市場債: 中性
- 短期而言,因為全球寬鬆貨幣政策料將增強,新興市場發行的強勢貨幣計價債券應將受惠。
- 中期而言,這些債券可能因為週期因素(全球經濟趨弱)和政治因素而受壓,結構失衡加劇是另一問題。
公司債: 中性
- 經濟週期尾聲的艱難環境,以及高昂的價格,使投資級公司債和高收益債持續受壓。
- 但是,歐洲央行恢復購買債券,應將使公司債受惠。
貨幣:
- 在各區域經濟成長率差異巨大的情況下,頗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元得以受惠於其利率優勢。
- 相對之下,新興市場貨幣受到更大的壓力──尤其是因為一些新興市場國家背負沉重的美元外債。
- 長期而言,對貨幣政策的預期,將是決定美元兌歐元和美元兌英鎊匯率的一個關鍵因素。短期而言,其他因素包括各國公債殖利率曲線的相對陡峭程度,以及德國與義大利的公債利差(該利差可能被視為歐元區穩定是否受威脅的一個指標)。
- 人民幣方面,與2015/16年的疲軟期不同的是,人民幣年初以來雖然貶值,但資本未見大幅外流,中國外匯儲備也未見減少。我們估計中國將容許人民幣逐漸貶值,雖然官方很可能仍將會在匯率出現大變動時出手干預。
簡述
美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英國重新大選進展順利,加上美國經濟數據表現較預期佳等訊息,皆推升市場樂觀情緒,美股續創新高,歐股表現亦佳,美股基金單周小幅流出9.69億美元,主要市場中,以新興市場較為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