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觀點】永續地緣政治風險下,歐洲能源轉型的契機何在?

【安聯草根性研究】市場調查

簡述

烏俄地緣政治事件攪亂了歐洲安寧,不但引發了人道危機,也造成市場動盪。有鑑於歐洲半數的石油和30%至40%的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這事件導致歐洲對於現有及長期能源策略的隱憂加劇。究竟要如何應對才能確保歐洲享有可靠、可負擔且不危害環境的能源呢?本文為關心能源市場的投資人檢視了幾項重要議題

事件摘要

  • 當前危機影響所及範圍,並非僅限於由化石燃料轉型至再生能源和氣候方案那麼單純。
  • 歐洲需要修補能源基礎設施投資嚴重不足的缺失,才能克服能源持續匱乏的風險。
  • 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的腳步恐將放緩,故以下幾個領域的投資機會將值得關注:碳捕捉和儲能方案、能源效率科技以及在地開採戰略性金屬和礦產。

 

近幾十年來,歐洲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度越來越高,致使俄羅斯武力入侵烏克蘭一事讓歐洲陷於困境。儘管歐洲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的壓力日增,但能源價格飆漲卻是不爭的事實。因而引發有關歐洲能源策略的討論:如何改善能源組合、如何因應成本走高的影響,以及如何加速轉型至潔淨能源的腳步。

  • 改善能源組合:歐洲一直為長期存在於能源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和能源依賴度居高不下兩者之間的鴻溝而奮戰—事實上這也是全球共通現象(詳圖1和圖2)。自1990年以來,歐洲整體的能源供應呈下降趨勢。此外,儘管1990年以來對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度從84%降低至71%,但天然氣的使用卻從20%升高到26%。
  • 成本走高影響:烏俄事件導致供應鏈中斷,對能源定價的衝擊顯而易見。以目前價位而言,許多發電廠燒煤炭的價格還比天然氣便宜。姑且不談成本,想要在減少使用俄羅斯天然氣的情況下維持目前的能源供應水準,或許得燒更多的煤炭—而這樣實在不太符合永續定義。
  • 投資潔淨能源:在如此前提下,歐洲各國政府都面對著增加使用潔淨能源並加速打造綠色科技的壓力。他們也開始評估,核能在長期能源策略中應落在何種位置,並同時尋求投資碳捕捉技術,以彌補減碳進度緩慢的缺口。

 

歐洲打算如何加速轉型至潔淨能源?

能源成本上揚,促使本就政治色彩濃厚的能源議題變得更政治化。政策制定者必須在以下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短期提供可負擔能源,以及長期投資替代性能源選項。歐洲執行委員會日前言明:「一定能夠在2030年之前,終止過度依賴俄羅斯化石燃料的危險局面」。不過,要達到這個目標,或許得先著手於下列事項:

  • 重新將核能歸類為「綠色能源」。過去30年來,核能發電占歐洲能源組合的比重僅微幅攀升至2019年的12.5%。歐洲執行委員會已核准一項草案,擬將核能(以及天然氣)歸類為「歐盟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中的「綠色能源」;該分類系統評定是否為符合環境標準之永續經濟活動。然而,俄羅斯武裝部隊炮擊烏克蘭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事件,使得廣泛接納核能成為潛在核心潔淨能源的選項(儘管存在核廢料處理問題)面臨考驗。
  • 擴增再生能源來源。歐洲擴增再生能源的計畫看似按部就班進行,但勢必得加速才有辦法因應當前危機。2020年再生能源占歐洲能源組合的比重達22.1%¹,反觀1990年時僅4.3%²。歐盟設定的再生能源比重目標分別為2030年達到32%、2050年達到60%。

 

  • 投資「潔淨科技」。想要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的雄心壯志,需要大幅擴增再生能源來源、提升碳捕捉技術並促使儲能技術升級。

 

這些發展對投資人而言意味著什麼?

潔淨科技快速發展—且亟需資金投入

其實早在烏俄地緣政治事件將能源議題推升至風口浪尖之前,潔淨科技投資就已經是應對氣候危機至關重要的解決方案。有助於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的企業,可望明顯受惠於歐洲的能源轉型發展;其中包括從事儲能、綠氫和藍氫及智慧電網等快速發展的科技領域,以及例如太陽能和風能等主流型再生能源領域。

留意「稀土」和其他原物料取得難度日增

當前危機讓世人意識到,取得生產再生能源所需要的關鍵戰略性金屬和礦物並非易事。想要捕捉風力,稀土元素不可或缺;鎂是燃料電池的關鍵零組件,也廣泛應用於風能和太陽光電科技;鈷和天然石墨對電池和燃料電池技術至關重要。而這些金屬和礦物,歐盟多數都從中國和俄羅斯進口。因此,在地緣政治緊張情勢持續升溫的情況下,供應鏈中斷的影響程度將很難輕忽。然而另一方面,由於這些原料的價格上揚,原先已關閉且位處俄羅斯和中國之外的礦場說不定會重啟,潛在獲利商機或許將促成當地業者就地開採。這項改變雖屬於長期性質,但有望大幅拓展再生能源發展版圖。

關注碳捕捉解決方案

在「安聯環球投資2021年永續日(AllianzGI 2021 Sustainability Days)」會議中,我們聆聽了德國波茨坦氣候變遷衝擊研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主任約翰‧羅克斯特倫(Johan Rockström)教授的演講;他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地球科學家之一。羅克斯特倫教授強調,想要實現淨零世界,「碳匯(carbon sinks)」將扮演重要角色;碳匯是能夠捕獲並儲存碳排的天然或人造機制,由此更可衍生出「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解決方案以及相關技術和儲能的契機。根據國際能源署最近的預估顯示:

  • 從2010年到2021年,碳捕捉、利用與封存設備利用率成長了三倍多,能夠捕捉4,370萬噸的二氧化碳。
  • 在2050年前,全球發電廠和重工業加裝碳捕捉、利用與封存設備帶來的二氧化碳減排量,每年可望超過20億噸二氧化碳。
  • 全球2020年「碳捕捉、利用與封存」市場規模估計為19億美元,預估2030年的規模將擴增至70億美元。

當前的危機使得能源安全、可負擔性以及再生能源來源的擴增面臨風險,卻也同時凸顯出加速投資歐洲(其實全世界皆然)能源基礎設施和擴增能源組合的必要性,並從而創造出投資機會的廣度和深度;包括碳捕捉和儲能方案、能源效率科技以及就地開採戰略性金屬和礦產。雖然解決方案眾多,但想要達到規模經濟效益,投資將不可或缺,且相關的成長契機也相當可觀。

 

¹資料來源:歐洲經濟區。資料截至2022年3月4日。

²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署、世界銀行。資料截至2022年3月。

 

 

身為主動式資產管理公司,安聯環球投資在全球23個城市設有辦公室,旗下擁有超過700位投資專家,為全球機構、家族與零售投資人管理6,730億歐元的資產。

我們致力於長期投資,伴隨客戶跨出投資的每一步並創造投資價值。我們以主動式管理與客戶建立夥伴關係、應對客戶持續變遷的需求,並以橫跨公開及私募市場的投資實力打造解決方案。我們致力保護並增進客戶的資產,如此也使我們致力於推動永續發展,以帶來正面的變革。我們的目標是提升客戶的投資體驗,無論他們身在何處或目標為何。

Active is: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數據截至2021年12月31日

 

 

 

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也可能下降,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全部投資本金。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表現。本文僅基於提供資訊為目的。本文不構成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有價證券的投資意見或推薦,也不應被視為出售邀約或招攬購買任何有價證券之邀約。本文中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如有變更,恕不另行通知,這些觀點和意見是發行時本公司或其關係企業之觀點和意見。本文所使用之數據來自各種被認定為可靠的來源,但無法保證其正確性或完整性,本公司對於因使用這些數據而引起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不論形式為何、複製、發布、提取或傳輸本文內容都不被允許。本文所述之投資機會未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知識、經驗或特定需求,因此無法獲保證。投資人不能以本文取代其本身之判斷,且應完全為其投資及交易決定負責。本文發送人:安聯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104台北市中山北路2段42號8樓,電話:(02)8770-9828)【安聯投信 獨立經營管理】

【安聯投信事件評析】財報表現不佳 升息影響成隱憂

【安聯草根性研究】市場調查

簡述

美股公佈企業財報,部分醫療保健公司業績表現不佳、加上聯準會激進升息的前景,市場情緒抑鬱不安。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其他業者經營的網站均由各該業者自行負責(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不屬安聯投信控制及負責範圍之內。您即將離開安聯投信官網,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