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投資論壇會後報導】展望2025年全球經濟與台股投資契機
美國大選終於落幕,選後新政局充滿不確定性,聯準會亦展開降息步伐。迎向2025年,全球格局與台灣市場展望如何?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分享最新觀點。
Q1:對2025年全球經濟展望?川普政策將帶來哪些影響?
對2025年美國經濟基本預期是軟著陸,也就是經濟成長動能降溫,但未陷入衰退,預估美國2024年經濟成長率約2.4-2.6%、2025年約1.9-2.2%,台灣可望維持一定成長率,至於中國,儘管推出一系列政策,但主要防範急速下跌風險,未來成長仍有待觀察。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政策對經濟有利有弊,例如企業減稅有利於股市,放鬆監管亦有利於部分產業,但對外加徵關稅,將對全球市場都帶來影響。市場預期川普政策可能引發通膨,根據高盛估算,有效關稅每增加1%,美國通膨可能增加0.1%,但其能源政策可能壓低油價及通膨,貨幣政策和勞動市場亦將受到影響。
整體來說,目前政策前景仍不明朗,需持續觀察,但川普偏好有利於成長的政策,加上當前降息環境,應對股市有利。另外需留意政策對經濟影響有時間差,且有些政策需要國會討論,因此效果也有落差,在川普上屆總統任期,實際關稅事實上也不如當初預期。
Q2:對2025年整體台股展望為何?
整體來說,AI需求將持續有助台股獲利成長前景,但產業和個股展望差異大,選股將是2025年投資關鍵。台股主要的影響因素如下:
(1)投資環境:AI需求熱絡可望持續有助台股成長,但川普政策影響,仍有待持續觀察。不過,由於台灣出口產品相對複雜度高,不容易替代,應有較佳成本轉嫁能力。
(2)評價及獲利:儘管目前評價處於相對高位,但企業獲利繼續成長,將支撐台股盤勢。
(3)投資機會:產業獲利展望分歧,投資機會仍以AI動能較強勢,消費電子產品升級AI機會也將逐漸浮現。非科技股可留意具有市占率成長或終端市場需求提升的機會。
Q3:AI需求爆發支撐台股近兩年的強勢表現,AI趨勢未來仍可望延續嗎?
台股近兩年表現強勁,2023年及2024年至今總報酬率皆達到三成,台灣在AI基礎建設的地位中短期內難以被超越,主要有兩項關鍵因素:(1)科技供應鏈聚落非常完整。例如AI晶片龍頭Nvidia的供應鏈有相當多台灣廠商,加上中國廠商被排除在外,更彰顯台廠地位。(2)技術領先難以取代。例如台灣晶圓代工龍頭的先進製程仍超前英特爾或三星,預計未來數年仍將持續領先。
更重要的是,AI需求真實存在,且非常強勁。美國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仍持續大規模投資,過去CSP資本支出佔營收比重約為10-15%,2024年已跳升至15-20%,明後年動能持續,有利於台灣AI伺服器供應鏈營收進一步成長。
此外,AI需求仍會進一步擴大,在雲端資料中心建置後,下一步將擴散至邊緣運算,終端電子產品也將逐步升級,如Apple Intelligence可望縮短iPhone換機週期,而AI PC目前僅占整體PC市場的2%,未來數年滲透率預期將快速增長,價格和利潤更將優於一般PC。
Q4:台股評價面似乎有偏高風險,2025年台股仍有上漲空間?
總結來說,中長期看法仍偏正向。儘管本益比再大幅擴張較不容易,但2025年企業獲利持續雙位數成長,仍可望帶動台股向上的空間。
以安聯台股團隊密切追蹤約250家台股企業來看,預估2025年整體企業獲利成長率仍維持雙位數成長,各季度獲利成長率先降後升,最好的季度將落在第四季。然而,不排除在美國新任總統上任後的政策不確定下,波動幅度可能加大,後續仍需等待實際政策才能進一步評估。
進一步觀察產業狀況,台灣科技產品出口成長強勁,但非科技出口成長偏弱,其中塑化、大宗商品受到中國產能過剩影響更為疲弱,這個現象也反應在各公司股價上。即使是科技族群也出現分歧,例如先進製程相關前景展望較佳,但車用、消費等成熟半導體的能見度仍較不明朗。目前我們對各產業的2025年企業獲利預估也呈現分歧,預估電子將成長26%,但金融、非金電則可能出現衰退。
資料來源: 安聯投信預估,資料日期: 2024/11
Q5:除了科技股之外,傳產是否也有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
就傳產類股來看,水泥、塑化、鋼鐵等大宗商品相關公司,2025年投資機會不大,但我們仍看到一些庫存回補或市占率擴大機會,例如美國服飾產業庫存已降至長期正常水準,有競爭力的台灣紡織廠可望受惠於庫存回補需求,另外,自行車及運動器材等亦值得留意。
由於各產業驅動因子差異大,不論科技或非科技股,選股仍將是2025投資重點。
注意: 以上所提及個別標的僅供說明使用,而並非對提供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股份或投資意見或推薦。以上所提及的任何證券不一定在本文發表的時間或其他任何日期包含在投資組合當中。
Q6: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增溫,對台灣的影響?投資上如何因應?
面對美國可能提高關稅的政策,台灣很難不受影響,主因為台灣過去幾年對美國貿易順差佔GDP持續增長。台灣出口六成以上為科技產品,目前美國已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2024年1-10月占台灣出口約21.5%,當中97.5%皆為科技產品。
預期關稅提高勢必影響台灣,但各出口品項衝擊不一,每個公司議價能力、可取代性不同,成本轉嫁能力將有所差異,例如技術先進公司的衝擊將較小,而成熟製程可能較大。不過,目前變數仍多,台灣有許多出口為中間產品、非終端產品,將如何課稅,加上未來可能有些申訴機制,部分產品有機會獲得關稅豁免,實際關稅也可能不像預期那麼高,企業利潤率應不至大幅下滑。
此外,根據過去經驗,美國GDP每成長1%,對科技產品需求成長3%,因此,美國經濟維持成長,對台灣的科技產業仍相當有利。就投資上來說,我們仍看好股票趨勢,將持續觀察市場變化,不會特別因應短期雜音,但若發生長期結構性改變,公司競爭力或利潤出現變化,就需適時因應調整。
Q7:台灣面對全球供應鏈調整和技術創新下,哪些產業或新興技術最值得關注?
目前全球新興技術相當多,台灣強項在於計算力相關,目前AI商機仍集中在資料中心等基礎建設,未來應用將逐漸擴增,如AI PC或AI手機等終端商機。就像過去網路時代崛起,也是從基礎建設擴大到應用端等更多週邊產品需求。此外,網路通訊速度由5G提升至6G,相關設備及晶片、印刷電路板等零組件。物聯網、電動車、擴增實境(AR)等技術都值得關注。
Q8:未來台廠赴美設廠,對台灣公司的獲利及評價看法?
由於相關事件仍在持續發展中,目前難以預測。然而,已有不少台灣廠商在美國設廠,其成本和售價明顯較高,長期而言或將達成平衡,廠商或許會與客戶協議,例如在美國提貨價格較高等。
台灣目前仍站在相對有利位置,因為AI帶來的算力需求不斷成長,而供應鏈仍以台廠為主,即使高頻寬記憶體(HBM)由韓國公司和美光供應,但美光的生產基地也在台灣。此外,已有些公司赴美墨設廠,而台灣製造業的強項就是彈性適應力,可以規劃在不同地方生產,未來也會持續展現這樣的能力。
注意: 以上所提及個別標的僅供說明使用,而並非對提供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股份或投資意見或推薦。以上所提及的任何證券不一定在本文發表的時間或其他任何日期包含在投資組合當中。
安聯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 地址:台北市104016中山北路2段42號8樓 | 客服專線:(02)8770-9828
【安聯投信 獨立經營管理】110金管投信新字第013號
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也可能下降,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全部投資本金。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表現。本文屬於行銷溝通,僅基於提供資訊為目的。本文不構成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有價證券的投資意見或推薦,也不應被視為出售要約或招攬購買任何有價證券之要約。本文中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如有變更,恕不另行通知,這些觀點和意見是發行時本公司或其關係企業之觀點和意見。本文所使用之數據來自各種被認定為可靠的來源,但無法保證其正確性或完整性,本公司對於因使用這些數據而引起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不論形式為何,複製,發布,提取或傳輸本文內容都不被允許。本文所述之投資機會未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知識、經驗或特定需求,因此無法獲保證。投資人不能以本文取代其本身之判斷,且應完全為其投資及交易決定負責。主動式管理之投資無法保證表現將超越大盤。相較於投資等級有價證券,非投資等級之可轉換債或固定收益有價證券承擔更大的本金風險。債券市場投資存在風險,包含市場風險、利率風險、發行人風險、信用風險、通貨膨脹風險及流動性風險。大多數債券及債券策略的價值會受到利率變動之影響。債券價格通常會隨著利率上升而下降,期限較長的債券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大。信用風險反映發行人及時償還利息或本金的能力-評級越低,違約風險越高。商品投資可能受到整體市場變動、利率變動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氣候、疾病、禁運及國際經濟及政治發展。貨幣涉及如信用、利率波動等風險,且可能對標的國家不同的經濟情況影響更為敏感。多元化無法確保獲利或保護不受損失。新興市場可能遭遇波動更大、流動性較差、透明度較差、監管較少及價值可能隨貨幣匯率而波動之情況。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策略會考慮傳統財務訊息以外之因素來選擇有價證券或排除部位,因此可能導致投資績效相對偏離其他策略或整體市場指標。股票趨於波動,且不提供固定的回報率。債券價格通常會隨著利率上升而下降。期限較長的債券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大。外國市場可能遭遇波動更大、流動性較差、透明度較差、監管較少及價值可能隨貨幣匯率而波動之情況。這些風險在新興市場可能更高。與大型公司投資相比,對小型公司的投資可能波動更大且流動性較差。若市場與投資組合經理人的價值評估不一致,投資組合內之有價證券表現可能不如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