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顛覆式創新

2025年的科技產業 —— 看似一樣,卻又不同

2024年的科技產業,毫不意外地被人工智慧(AI)這股大趨勢所主導,大家都在關注這對主要業者、整個產業以及對商業領域帶來的影響。雖然AI相關的投資肯定還會持續進行,但我們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AI這個主題在2025年將會有新的討論方向。此外,如果科技產業投資人只關注AI,而忽略了其他非AI的科技面向,將錯過了不少反彈的機會。當然,整個科技產業的發展格局,也會受到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政策所影響。

人工智慧 – 超越GPU與超大規模運算商

2024年的人工智慧討論主要聚焦在兩大領域。首先,是那些生產用於AI應用和使用案例的晶片公司,這些公司主要生產圖形處理器(GPU),這類GPU除了用於圖像處理外,還能用在訓練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模型。其次,人們對那些投入數百億美元在處理器上,且出租運算能力的「超大規模運算」公司,也給予了大量關注。

然而,隨著對 AI 的熱情逐漸降溫,我們預計在 2025 年會看到更多的供應商嶄露頭角。首先,除了以 GPU 為主導的 AI 任務外,我們將看到對應用特殊積體電路(ASICs)的關注大幅提升。所謂的 ASICs,就是針對特定用途而非通用運算或計算而定制的晶片。雖然研發針對 AI 任務的 ASICs 在成本和時間上可能比通用 CPU 和 GPU 更為昂貴且耗時,但例如用於訓練大型語言模型(LLMs)的專用晶片的研發,將在 2025 年逐步展現其價值。儘管這些晶片在短期及中期內肯定不會取代 GPU,但 ASICs 及其製造商的崛起,絕對是科技投資人在 2025 年應該密切關注的趨勢。

第二,我們預計高速度網路領域會有顯著的成長。在數據中心,伺服器透過高頻寬交換機網絡相互連接,並與更廣泛的網際網路相通,使得運營者能夠根據需求靈活搭配不同廠商的產品,構建任何規模的專屬網路架構。當然,這個交換網路的速度至關重要,速度越快意味著 AI 應用部署能夠更高效獲利。事實上,隨著複雜的運算任務和龐大的工作負載越來越多地分散到多個處理器上,高速網路(尤其是光纖網路)的發展顯得更加必要,我們預期這將成為 2025 年及未來一個強勁的成長領域。

第三,2025 年另一個與 AI 相關的重要主題將是數據梳理與遷移。雖然豐富的數據對於訓練目前使用或開發中的許多 AI 模型至關重要,但我們也會看到市場對數據品質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為採用 AI 做準備,確保數據品質成為一項重要優先事項。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密切關注那些能高效率處理數據質量的公司,以及那些提供數據整理和遷移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將是關鍵所在。

除了AI之外

當然,科技產業不只有 AI。對於投資人來說,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是那些製造非 AI 用途半導體的廠商,這些晶片在工業和汽車領域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例如,工廠自動化領域一直成長強勁,雖然近期進入了一個週期性低潮,但這類晶片依然不可或缺——據估計,一台普通的協作型機器人(cobot)在工廠生產線上就會配備超過 200 顆這類非 AI 專用的半導體。再從消費應用端來看,一個典型的家庭太陽能系統也會包含數百顆類似晶片,而一輛現代電動車的數量則可能從 1,000 顆到數倍不等,視其複雜程度而定。此外,快速發展的機器人領域——近期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消費電子展 (CES) 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也將為這類晶片帶來進一步的市場需求。

因此,雖然 AI 的熱潮確實無法忽視,但科技投資人也不應忽略那些生產非 AI 專用半導體以及相關應用的產業。事實上,上面簡單提到的三個領域——工業自動化、可再生能源和汽車產業——在未來幾年都有望迎來良好的復甦。

政治帶來的變數

11 月共和黨橫掃參眾兩院,無疑讓人看到了美國政府在 2025 年政策大幅轉向的可能性,而新總統與多位知名科技創業家的密切關係也顯得格外重要。從這個角度來看,政策走向很可能會是放寬監管,這對整個產業來說是一大利多。事實上,不少在矽谷及其他科技領域內部的人士,都曾認為拜登政府對科技產業態度不夠友善,因此許多企業對監管和稅制上的一些改革樂見其成。近期的一項政策公告——與多家知名民營企業合作推出「Stargate」AI基礎設施計劃——也暗示著新政府未來對科技產業可能採取更為支持的立場。

目前仍存在的主要不確定因素有兩個。首先,新政府對亞洲——尤其是中國——的態度,以及與該地區(對半導體生產及最終科技產品都至關重要)的貿易政策;其次,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採取的措施可能帶來的任何影響——該部門由馬斯克(Elon Musk)和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領導。事實上,即使川普那些最強硬的貿易和關稅宣言最終未被落實,但貿易摩擦仍可能加劇,這必將對太平洋兩岸主要科技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

全球科技股生態系統
  • 警語
    安聯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 地址:台北市104016中山北路2段42號8樓 | 客服專線:(02)8770-9828
    【安聯投信 獨立經營管理】110金管投信新字第013號
    投資涉及風險。投資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也可能下降,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全部投資本金。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表現。本文屬於行銷溝通,僅基於提供資訊為目的。本文不構成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有價證券的投資意見或推薦,也不應被視為出售要約或招攬購買任何有價證券之要約。
    本文中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如有變更,恕不另行通知,這些觀點和意見是發行時本公司或其關係企業之觀點和意見。本文所使用之數據來自各種被認定為可靠的來源,但無法保證其正確性或完整性,本公司對於因使用這些數據而引起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不論形式為何,複製,發布,提取或傳輸本文內容都不被允許。
    本文所述之投資機會未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知識、經驗或特定需求,因此無法獲保證。投資人不能以本文取代其本身之判斷,且應完全為其投資及交易決定負責。


    AdMaster: 4250206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其他業者經營的網站均由各該業者自行負責(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不屬安聯投信控制及負責範圍之內。您即將離開安聯投信官網,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