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關於主動式投資的探討,一直為市場所關注。全球主動式基金領導品牌安聯投資(Allianz Global Investors)近日發布《保持主動:如何重獲對主動式資產管理者信任之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儘管主動式投資面臨不少挑戰,但相較於其他地區,台灣機構法人對主動式投資最具信心(43%)。
這份調查訪問了全球500家機構投資者,所涉及管理資產總值達15萬億美元(註1)。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結果發現,機構法人選擇資產管理夥伴的指標,不再僅限於績效,面對市場挑戰,他們其實更重視產品的多元性、投資解決方案的提出以及更長期的服務關係。若以此推估,隨著今年往後市場更趨波動、不確定因素更多,主動式投資仍具有一定優勢。
亞太區投資者在此次調查中佔整體受訪者約四分之一 (24%)。根據這份調查報告,在亞太區投資者中,有29%認為主動型投資組合物有所值。相比之下,亞太區有55%投資者認為,在市場基本組成部分之間關聯性極低的情況下,主動型投資是最佳的投資選擇。此外70%認為主動型資產管理公司最能充分把握數位化轉型所帶來的投資機會。
此次調查結果也發現,投資者固然關心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表現,但這並非唯一考慮因素。全球和亞太區分別只有48%和51%投資者表示資產管理表現是三大考量之一。亞太區受訪者也同時會考慮資產管理公司是否了解其業務目標和挑戰(40%) ,以及是否對特定資產類別或投資策略擁有專業知識(37%)。
亞太區各個市場也因需求不同,關心議題也有所不同。像是:台灣有70%投資者認為投資表現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香港投資者認為投資表現及對於投資者業務目標和挑戰是否了解均同樣重要(50%),其次是品牌聲譽(43%);日本投資者則視資產管理公司在特定資產類別或投資策略的專業知識(42%)較投資表現(40%)或對自身業務目標的了解(24%)更為重要。
在這次調查中也發現,47%台灣機構法人關心有無工具應對尾端風險、57%相信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投資是主動優於被動式、60%以上台灣機構法人他們考慮若策略明確,願意增加更多另類投資部位、63%台灣投資人五年內有採用AI或大數據來強化投資流程計畫。
此次報告亦訪問投資者對2019年的最大憂慮。在亞太區,80%投資者表示他們最憂慮貨幣政策,略高出全球的79% (香港和日本分別為88%和84%)。另外,亞太區內有77%投資者表示市場波動為擔憂之一 (日本為84%);76%投資者擔心通脹影響,與全球75%相若,唯香港有85%投資者對此表示擔憂。
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台灣也提前看到需求,進而推出安聯美國短年期高收益債券基金(本基金主要係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且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以追求兩大目標,首先是以保護優先,希望能降低資產波動風險,尤其是力求減少利率風險與信用風險的影響,再者則是瞄準收益區間,在嚴控波動時也為投資人尋找收益機會,發揮主動式管理的優勢。
安聯投資亞太區行政總裁吳家耀表示,這份報告點出了主動型資產管理公司應如何及時了解和應對來自投資者不斷演變的挑戰和期望。就亞太區而言,不同市場的調查結果存有差異,同時這也再次證明:制定適合當地市場的解決方案以及了解當地市場和客戶團隊的重要性;只有主動管理才能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解決方案,在當前環境中脫穎而出。
安聯投資香港機構業務總監及亞太區顧問與客戶諮詢業務總監曹偉邦表示,了解及聆聽投資者需要非常重要,因為每位投資者都有其獨特挑戰及限制。我們時常與客戶溝通分享市場新興趨勢,並專注於如何在多變環境中抓緊投資機遇。我們在風險管理、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等主題上已採取進一步措施在客戶投資組合中引入這些想法。在多元產品選擇的同時,我們將繼續專注於加深與投資者的長遠合作關係,並確定我們的業務與他們對主動型資產管理的期盼看齊。
報告可於此處下載
註1:《保持主動:如何重獲對主動型資產管理的信任》調查結果基於來自全球13個市場的490家機構投資者所提供的意見,他們所管理資產總值達15萬億美元。Oxford Economics於2018年11月至12月期間通過綜合全球調查對上述投資者進行訪問。調查為匿名進行;安聯投資未有針對其客戶進行調查,惟受訪者可能包括安聯投資的客戶。
簡述
企業財報開跑多優於預期,加上中美貿易近達成協議,市場情緒傾向謹慎樂觀,帶動美股走揚,而中國GDP等經濟數據意外強勁,美中貿易談判據稱在執行機制等方面取得好進展,讓MSCI新興市場指數跟進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