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周全球股市持續受到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升溫,美國對華為禁令加深了投資市場對科技不確定的擔憂,進而加劇科技股近期波動。面對雜音干擾,安聯投信表示,我們非但不需因此對科技產業前景感到悲觀,反而在摩擦增溫中看到一些台灣科技股的契機浮現。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面對貿易戰摩擦升溫,其實,從市場總需求及市場趨勢、貿易摩擦為部份台灣科技產業帶來包括生產基地移轉與轉單效應,以及台灣科技廠商應變速度快、高性價比集中立性等優勢,上述三大理由都說明台灣科技股仍具潛力。
廖哲宏表示,首先,美國對華為禁令或許改變品牌消長,但不影響總體需求與產品趨勢。廖哲宏表示,過去一周,華為事件佔據多數媒體版面,且多為對科技產業負面影響的擔憂,然而縱使最壞情況發生,華為一年兩億支以上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並非憑空消失,而是消費者會轉往其他品牌,換言之,華為事件影響的是品牌市佔率的消長,但不至於讓全球智慧型手機需求下滑。
廖哲宏進一步分析,台灣多數科技公司服務全球品牌,品牌的消長未必會對台灣科技公司營收獲利造成重大影響。此外,更重要的是,產品的趨勢不因貿易戰而改變,舉例而言,手機多鏡頭的趨勢,華為確實是多鏡頭手機的重要推手,然而其他國際品牌對多鏡頭手機的推出也不亞於華為,因此,華為事件並不改變產品趨勢的潮流。
廖哲宏表示,其次,中美貿易摩擦也為部分台灣科技產業帶來訂單成長契機。其中的一個契機是生產基地轉移的機會。 從2018年9月、美國對於2000億課與10%關稅開始,其中的伺服器與網通設備相關生產商便開始調整生產基地,目前多數台灣相關公司已陸續調整完畢,因此目前2000億的關稅提升,反而有機會增加台灣業者的訂單機會。另外,部分台灣科技公司由於在台灣跟東南亞布局產能,反而是這波貿易戰,轉單的受惠者。
「另一個則是中美雙方信任危機,台灣業者有望受惠轉單的契機。」廖哲宏表示, 美國從2018年開始逐步減少中國安控產品的採購,進而帶動台灣安控業者的訂單增加。另一方面,由於2018年的中興禁令到近期的華為禁令影響,中國廠商過去半年來、加速對於非美系零件與設備的認證,台灣IC業者、零組件業者甚至是設備廠,反而進一步侵蝕原本屬於美系業者的市場機會。
廖哲宏表示,第三個理由則是台灣科技廠商應變速度快、高性價比及中立性是最大優勢。 全球科技產業分工的長期趨勢,並不會因為過去一年中美紛擾而改變。台灣科技公司最大優勢在於應變速度快、性價比高,相較於歐美業者更具成本優勢,相較於中國業者具有品質優勢,更重要的是台灣科技業者扮演的中立角色,在中美雙方信任危機之際,台灣業者反而看到更多契機。
展望後市,廖哲宏表示,貿易戰以及科技戰後續發展難以預料,故在布局策略上,將持續聚焦中長期趨勢,同時關注因為國際局勢變化造就的轉單受惠者,此外,投資團隊的研究是找出具有競爭力的公司,即使在國際局勢變動的洪流中,中長期仍然可以呈現營收獲利的成長表現。
簡述
今年以來,股債市場同步回溫,相關資產表現搶眼,但打從5月以來,市場受到美中貿易和談出現變數等影響,風險性資產明顯承壓,絕大部分股債資產都因此回落到3月初起漲之前,全球市場走勢持續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