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大師論壇:主動管理,收成在握
(安聯投信產品首席陳柏基)
六月底以來,全球股債市場都有表現,無礙黑天鵝亂飛;市場資金明顯流向美國和亞洲資產;不但美元指數在這段期間走勢相對強勁,資金連帶流向成長較強及收益較高的美國股債市,而且具基本面支撐和評價合理的新興亞洲資產受市場資金青睞程度也在增溫。
換言之,不僅僅是資金面有利於支撐美國和亞洲資產的表現;在消息面,由於目前全球市場高度關注的三件重大事件,包括:義大利修憲公投、美國總統大選,以及美國聯準會升息步調,都要等到步入第四季後才會逐漸明朗,因此就消息面而言,也是有利於第三季市場表現。
回顧今年以來的走勢,不難發現:資金在各類資產中快速輪動,避險資產和風險性資產都有表現,該積極?又或該防禦?如此矛盾糾結的心情不斷在投資人心中上演。預期未來這個現象勢必還會因為地緣與政治因素加劇。
走在曲折難行的全球景氣復甦之路上,投資人不僅要全神貫注,還要更主動、靈活,才不致失足。有鑑於今年全球市場還是處於緩成長、高波動、低收益,以及易受全球各國央行政策方向所牽動的大格局下,當前投資策略應要藉由主動建構多元資產的投資組合,來對抗市場潛在變數。
另一方面,從財務行為學的觀點來看,一般投資人總是健忘的,常常依賴直覺或過去的經驗值來決定當下的投資決策,往往重蹈過度樂觀、或是過度悲觀的投資行為,結果卻總是易落入追高殺低的負面循環中,而忽略了善用時間、投資組合和主動管理,在紀律下長期累積投資成果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投資也是為了維持購買力,因應通膨,而非只為追求零風險的保本投資。多數人把風險看作蛇蠍,殊不知,投資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風險,卻任由通膨影響未來購買力。有鑑於此,與其擔心害怕,不如視自己本身的投資需求和可承擔風險程度,借重主動管理投資策略,以期達較佳收益與整體報酬。
既然第三季展望正向,策略上,投資人可以採取較為積極的股債平衡策略,一方面可利用平衡型資產增加投資組合的穩定性,伺機布局成長股,冒聰明的險;一方面也可藉由布局信用債、可轉債等,擴大收益機會,同時亦可緩和市場波動可能對投資組合的影響,兼顧息收入和資本利得潛在收益機會。
此外對投資人來說,考量到全球各地的政治情勢可能是今年最大的波動性來源,在此環境下,主動管理策略方為上策;投資人在資產配置上也最好採取比較戰術性的作法,重視投資組合的抗波動能力,才能從容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