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乏味的選舉之後,奧地利和義大利選舉將臨
簡述
德國大選估計將產生堅定親歐盟的政府,在歐洲的選舉「超級週期」中看來將是波瀾不興的一件事。這對德國經濟和歐洲的持續復甦是個好兆頭。不過,奧地利、義大利以至西班牙很快將舉行潛在後果大得多的選舉或公投。
德國大選估計將產生堅定親歐盟的政府,在歐洲的選舉「超級週期」中看來將是波瀾不興的一件事。這對德國經濟和歐洲的持續復甦是個好兆頭。不過,奧地利、義大利以至西班牙很快將舉行潛在後果大得多的選舉或公投。
重要提示
- 梅克爾總理很可能將再度勝出,現狀應將持續。
- 即使舒爾茲勝出,他是經驗豐富的從政者,有親歐盟的資歷。
- 梅克爾若勝出,應將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建立有益的「梅克宏」聯盟
- 奧地利和義大利的選舉更重要:兩國均可能啟動退出歐元區或歐盟的程序
- 西班牙方面,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可能出現升溫的跡象。
近幾個月來,地緣政治局勢(從美國持續的保護主義到朝鮮半島日趨緊張的局勢)在新聞版面上所佔的比例異常高,但德國即將舉行的國會選舉卻備受冷落。
事實上,在始於今年3月荷蘭大選的歐洲選舉「超級週期」中,9月24日的德國大選看來將是波瀾不興的一件事。多數民調顯示,中間偏右的基督民主黨(CDU)和基督社會黨(CSU)將勝出,而梅克爾總理未來四年仍將領導德國。
若無重大意外,投資人應注意的是:到了9月25日,德國很可能將有一個親歐盟的領導層,而德國經濟將繼續帶動歐洲經濟復甦。梅克爾繼續擔任總理(假設她的政黨勝出),僅將鞏固這種情況。在地緣政治局勢動盪的時期,梅克爾有望以豐富的經驗領導德國,穩定局勢。這不但可以安撫多數德國民眾,還能使市場安心。
執政聯盟的三種可能
唯一未有明確答案的重要問題,是選舉之後,德國聯邦議會(主要立法機關)將形成怎樣的執政聯盟。在將進入聯邦議會的六個政黨中,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備受嫌棄,幾乎不可能加入執政聯盟,而執政聯盟幾乎不可能少了CDU/CSU。在此情況下,我們認為執政聯盟有以下三種可能:
1.CDU/CSU加上主張自由市場的自由民主黨
如果梅克爾所屬的保守政黨與自由派的自由民主黨(FDP)聯手,投資人應預期德國將推出一些減稅措施。此外,新政府也應將相當嚴格地遵行現行歐洲規則與程序,對難民的態度則將變得嚴厲一些。商品市場可能出現一些結構改革,但勞動市場改革估計不會倒退。至於新構想,這個執政聯盟很可能將偏重教育和數位化方面的努力。
2.CDU/CSU與社會民主黨再度聯手
如果現狀延續下去,也就是社會民主黨(SPD)再度與CDU/CSU組成大聯合政府,SPD的舒爾茲(Martin Schulz)在與梅克爾的競爭中落敗也沒關係。就德國與歐洲的關係而言,這個聯盟中的政黨並無重大意見分歧。整體而言,這個聯盟料將推出一些減稅措施,奉行親歐盟的政策,而相對於第一種可能情況也將有較大的歐元區政策協調可能。勞動市場改革也可能有所倒退,例如政府可能執行規管臨時工的新規定。
3. 「牙買加」選項:CDU、自由民主黨與綠黨
因為三個陣營的代表色為黑、黃、綠,這個執政聯盟令人想起牙買加國旗。這個聯盟在數學上是有形成的可能,但機率不是很高。在有關經濟、勞動市場、歐盟與歐元的議題上,自由民主黨與綠黨有太多意見分歧。
德國大選對該國經濟估計不會有重大影響
德國經濟目前表現良好,外部需求與本地因素均支持經濟成長──本地消費受惠於強健的勞動市場,資本支出也正增加。
就結構面而言,我們認為德國經濟的槓桿水準中等和趨跌,房價平均而言正上漲,但在全國層面未達到過高的水準。不過,在興旺的大城市,房價可能有點漲過頭了。
此外,隨著英國脫歐的細節經過艱難的談判逐漸揭曉,德國經濟因此承受的成長風險並不高於一般歐盟國家。愛爾蘭、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是例外情況,它們是英國以外可能蒙受最大損失的歐盟國家。
說句公道話,全球經濟未來若放緩,德國經濟成長將受影響,但德國強韌的本地需求應將發揮緩衝作用。因此,我們認為德國大選結果對德國以至更大範圍的金融穩定應該不會構成任何實質風險。
此外,德國強健的經濟和巨大的經常帳盈餘,看來有助抑制德國民粹和反全球化政黨,使它們的影響力顯著小於某些國家(例如義大利)的同類政黨。
屏息以待奧地利與義大利大選
無論德國大選是否將一如我們所料那麼平淡無奇,歐洲選舉超級週期中還有兩件事值得觀察。奧地利將於10月15日舉行國會選舉,2018年春則是義大利大選。西班牙方面,加泰隆尼亞10月1日的獨立公投也可能令人緊張不安,雖然政治程序將如何展開,以及它將產生多大的經濟影響尚不清楚。
因為奧地利反歐盟情緒升溫、義大利則面臨棘手的經濟困境,兩國即將舉行的選舉均有可能出現強烈反歐洲的結果。這兩個國家完全有可能啟動脫離歐元區以至歐盟的程序,雖然這種可能性或許尚未變得非常大。它們是「房中的大象」,任何一個均可能嚴重損害「歐洲合眾國」;在這種情況下,日後世人若覺得德國「乏味的」選舉結果非常可貴,那是一點也不難理解的。
生技傳出重大併購案,美稅改為觀察重點,安聯生技觀測指數維持於8分晴天區
簡述
生技產業於八月底傳出重大併購案件,加上癌症免疫學療法也有突破性進展,激勵市場信心,NBI生技指數月季年均線向上排列。根據彭博資訊統計至9月20日,NBI生技指數前一日上漲0.84%,今年以來累積漲幅為26.1%,穩健站於兩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