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投信投資透視】隨著等待疫情逐漸觸頂,投資人應準備好觀察名單

簡述
雖然降息無疑可以釋出流動資金,令金融狀況變得比較寬鬆,但無法阻止病毒傳播或改善供應鏈的運作。全球市場期待的很可能是各國政府協調一致和具針對性的抗疫措施,例如目標明 確的財政支出,包括提高檢測能力、支援醫護人員,以及協調各方開發疫苗。
重點提要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已經從需求和供給端擾亂了全球經濟。如今真正的風險在於中國以外的疫情,也就是病毒在主要經濟體如韓國、日本、義大利、伊朗和美國的傳播情況。
- 因應疫情日趨嚴重的威脅,主要央行經協調發出「及早行動、全力以赴」的訊息。聯準會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首度動用緊急降息手段,先後兩次緊急降息,總幅度達150個基點 。
- 雖然降息無疑可以釋出流動資金,令金融狀況變得比較寬鬆,但無法阻止病毒傳播或改善供應鏈的運作。
- 全球市場期待的很可能是各國政府協調一致和具針對性的抗疫措施,例如目標明 確的財政支出,包括提高檢測能力、支援醫護人員,以及協調各方開發疫苗。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傳播始於中國湖北省。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的資料,該病毒的源頭很可能是武漢市一個大型海鮮及野味市場,經由動物傳給人類。 1月17日中國有45個確診病例,但如今光是中國就已經累積了超過8萬個病例,並有超過3,000人死亡*。
迄今為止,該病毒的傳播高度集中於中國(但目前歐洲也已成為重災區〕。中國政府 因應情況迅速採取行動,封鎖了16個城市,限制近6,000萬人的行動自由。許多 中國企業延長1月下旬起的春節假期,暫停運作至2月中。如今我們開始看到經濟 活動逐漸恢復,雖然仍相對往年同期清淡。
*資料來源:Bloomberg,截至2020年3月

這種自我隔離措施效果如何?如圖1指出,看起來某程度上是有效的。雖然病例總數仍在增加,但增速已大幅降低,或許為全球市場帶來了一些希望。
但如圖2顯示,現在真正的風險在於中國以外的病例和死亡人數增加。中國以外的總病例數如今已經超過1萬,主要經濟體如韓國、日本、義大利、伊朗,當然還有美國,皆受疫情擴散所影響。
經濟上的兩階段影響:需求萎縮與供應鏈中斷
新冠病毒對經濟的衝擊主要有兩方面:需求萎縮(第一個階段影響)和供應鏈中斷(第二個階段影響)。
隨著全球消費者取消旅行和旅遊計畫,並開始調整生活作息,避開人群或大型聚會,我們已經開始看到需求萎縮的影響。這已經損害了航空和飯店業,以及一些休閒和餐飲業者,並降低了能源消耗。隨著疫情持續擴散,消費者的行為和購買形態將受到多大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供應鏈方面,生產上特別倚賴中國的公司已經警告,它們的生產活動可能中斷或有所延誤。科技硬體業 ,包括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和顯示器,以及汽車業和一些製藥領域,特別容易受衝擊。我們已經看到蘋果、微軟、豐田、星巴克和迪士尼等大型跨國公司發出與疫情有關的警告。
各國央行可以拯救世界嗎?
因應日趨嚴重的病毒威脅,主要央行發出了一個重要訊息:及早行動、全力以赴。3月初,在美國財政部長努欽和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帶領下,七大工業國(G7)的財政部和央行官員召開電話會議,以協調因應新冠病毒疫情的金融和經濟措施。在會後發出的聲明中,他們承諾採取行動支持全球經濟,包括貨幣和財政措施。


雖然聲明中沒有具體的措施,但政策彈藥相對較多的聯準會先後緊急調降聯邦資金利率150個基點, 目標區間已降至0-0.25%。這是聯準會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在固定會議前緊急降息。
聯準會表示,美國「經濟基本面仍然強健」,但「新冠病毒對經濟活動構成變動不定的風險」。在聯準會採取行動之後,其他主要央行也陸續跟隨聯準會的做法,緊急調降各國的基準利率。這符合了主席鮑威爾先前記者會的發言,是否採取行動由各央行自己決定,但暗示其他央行可能降息。
降息的作用與侷限
聯準會和其他央行都知道,它們可用來支持經濟的手段相當有限:除了降息,或許還可以利用央行的 資產負債表做一些事;這些手段本質上相當「鈍」,不能瞄準特定地區或經濟領域。
儘管如此,考慮到新冠病毒對全球和美國經濟造成愈來愈嚴重的威脅,加上聯準會可用的政策彈藥有限 ,聯準會很可能認為,現在就迅速採取積極行動,好過日後必須應付可能更大的威脅。
雖然降息無疑可以使金融狀況變得較為寬鬆,在某些情況下提供流動資金並提振信心,但降息無法阻止病毒傳播,或改善供應鏈的運作。金融市場清楚知道這一點,股市在聯準會第一次緊急降息當天大跌,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歷來首度跌破1.0%,且第二次緊急降息市場同樣以下跌反應。
G7會議承諾採取行動,包括「適當的財政措施」。目前中國已經採取財政刺激措施,歐洲也承受必須這麼做的壓力;在此情況下,美國顯然有理由採取針對性的財政刺激措施,以助抵銷疫情造成的損害。
政府必須接棒:針對性的財政刺激措施會是怎樣的?
美國政府很早就決定不採取積極的財政措施抗疫。最近,我們看到當局邁出了一步,通過一個83億 美元的新冠病毒緊急支出方案。各方就這些資金的用途提出了各種建議,經濟和市場期待的很可能是 當局協調一致和具針對性的抗疫措施。其中一些措施可能包括:
- 提高檢測能力:美國的檢測能力嚴重不足,截至2月底僅能做500次檢測。檢測能力未來數週料將 增至近100萬次,每個實驗室將有2,500套檢測工具。
- 支持醫護人員準備應付將湧現的大量病例:醫療業將需要廣泛的支援,包括增加醫院床位、藥物供給 ,以及為醫護人員提供防護設備。
- 協調全球各界開發新冠病毒疫苗:包括支持全球各地的疫苗開發工作,及分享關鍵的病毒資料。
- 為受病毒影響的人提供針對性的援助:為需要檢測或治療的無保險患者支付相關費用。
- 支持中小企業度過難關:例如藉由提供貸款或減稅,幫助中小企業度過疫情導致需求萎縮、活動減少的困難時期。
- 部分產業可能需要額外的援助,例如航空或飯店業。
- 關於租稅改革和基礎建設等建議,由於這些措施影響廣泛,無法產生針對性的作用。
我們看到一些國家採取了類似的刺激措施(圖4)。中國已經對中小企業減稅,它們因為春節假期延長而大受打擊。韓國當局動用137億美元支持因為疫情爆發而受到嚴重打擊的醫療照護系統、托兒服務 和戶外市場。在歐洲,歐盟釋出250億歐元的疫情應對投資基金,以扶持醫療衛生、中小企業、勞動市場以及受疫情衝擊的區塊 。在義大利,政府已經為一些企業延後繳稅開啟通道。

隨著我們逐漸步向「疫情觸頂」,我們可以期待什麼?
我們不認為疫情將根本破壞美國或全球經濟的長期前景。根據CDC的說法,隨著天氣在5-6月轉為溫 暖至炎熱,或人類開發出有效的疫苗(雖然未來60-90天仍不太可能),疫情就可能受控。
但是,從現在到美國「疫情觸頂」之間,我們可以期待什麼?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經濟和市場影響:
- 第一季GDP成長預測必須調降,第二季也有可能:疫情對美國GDP的影響可能跨越第一季和第二季,因為3月之後美國仍可能面臨需求疲軟和供應鏈中斷的問題。我們還不確定下半年是否將出現強勁的V型復甦,雖然歷史經驗確實顯示,很可能將出現某種形式的復甦。
- 企業獲利預測將必須調降:目前市場仍預期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今年獲利成長8%,主要仰賴第三 季和第四季料將出現雙位數的成長。我們預期獲利成長率預估值將持續調降,並落在較低的個位數。
- 利率將保持在低位:在市場受新冠病毒影響的整個期間,美國公債一直是投資人追捧的避險資產。隨著聯準會降息以及當局可能提出財政刺激方案,我們預期10年期美債殖利率將維持在1.0%以下的 水準。隨著我們逐漸步向「疫情觸頂」,我們可能會慢慢看到美債殖利率回升。
- 波動性居高不下:隨著有關疫情擴散、供應鏈中斷和企業獲利受挫的消息持續困擾市場,波動性料 將居高不下。自1月中病毒開始在中國傳播以來,標普500指數已經有12天波動幅度超過1%, 期間VIX指數均值超過20,顯著高於2019年的均值15。
隨著我們逐漸步向「疫情觸頂」,投資人應考慮什麼?
在我們等待全球和美國的新冠病毒疫情觸頂之際,我們認為槓鈴(barbell)投資法仍然合適。
槓鈴的一端仍是防禦性資產類別,包括美國公債、黃金(隨著主要央行繼續降息,黃金可能將有出色的表現),或許還有一些可替代債券的資產,例如公用事業股和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
在槓鈴的另一端,我們認為某些風險資產將繼續表現出色,包括:
- 必需消費股:隨著消費者為居家抗疫做準備,我們看到一些必需消費品需求增加,例如洗手液、 抗菌濕紙巾,以及不易腐壞的食物和其他必要的家庭用品。
- 醫療股:這包括醫療用品和設備供應商,以及參與開發疫苗的製藥和生物科技公司。
- 「宅經濟」產業:線上遊戲、視訊串流和虛擬會議服務方面的業者,可受惠於消費者在家避疫和居家遠端辦公。
- 房地產:隨著美國利率下跌,房貸利率已跌至空前低點;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房地產業獲得支撐, 尤其是在春季購屋季來臨之際。
- 中國資產:這是我們逐漸看好的一個資產類別,尤其是因為中國的冠狀病毒疫情看來已受控;隨著 製造業和工業部門恢復運轉,產能利用率上升,我們有望看到中國金融市場表現良好。
準備好觀察名單
整體而言,雖然目前要斷定疫情何時觸頂和潛在的復甦性質如何(是否為V型反彈)還為時過早,但隨著資產價格普遍向下調整,我們持續準備我們的觀察清單。雖然 下行風險仍存在,不過我們認為新冠病毒的疫情最終將會過去,而一直在等待更具 吸引力的風險報酬的投資人將有機會可以把握。
【股市資金觀測】股市寬幅震盪 均衡布局強勢資產

簡述
肺炎疫情延燒、各國管制措施愈趨嚴厲,股市波動未止;根據美銀美林引述EPFR統計顯示,全球股市資金上周全面呈現淨流出狀態,其中美國股市資金由前一周的淨流入轉為淨流出,市場信心仍未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