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快訊】台股修正,看見機會或風險?
簡述
總結來說,台股基本面強勁,評價維持高點,但市場漲多後波動加大,主動選股才是創造超額報酬的關鍵。
安聯台灣大壩/台灣科技/台灣智慧基金
時序進入五月後,台股出現一波急跌修正,引起市場多空論戰,後市怎麼觀察?
短線上,市場雜音較多,包括擔憂本土疫情、券商下調面板大廠投資看法等,但主因為台股上漲較多、一些熱門股短線漲幅過大,順勢引發獲利了結壓力,但是並非基本面改變,企業獲利依然健康,市場修正應可視為分批加碼的機會點。
供需緊張持續 電子上游能見度到第三季
產業面未見庫存調整跡象,供給面短缺持續,預期今年不會看到明顯的產品循環(Product cycle)。晶圓代工、記憶體、IC、載板、面板驅動IC供需持續吃緊,先前認為疫情後需求將趨緩的的筆電及電視需求展望仍然正向,整體而言,電子上游優於下游,晶圓代工訂單動能至少旺到第三季。
原料價格上漲則帶動傳產類股,包括鋼鐵及貨櫃受到供給因素影響,報價上漲趨勢未變。
安聯台股團隊預期今年台股企業獲利上修至39.8%,季季正向成長,第二、三、四季獲利預估成長60.6%、26.3%、10%。其中,科技類股獲利預估全年成長3成以上,傳產類股更強。
庫存水位仍低 無需過早擔憂重複下單問題
至於重複下單(Double booking)問題,因目前庫存水位仍低,訂單動能未鬆動,還不用過度擔心。在供應鏈持續缺貨下,重複下單搶貨現象勢必存在,問題在於何時出現庫存調整,電 子和傳產未來都可能面臨挑戰。
然而,目前庫存水準仍低,趨勢未反轉。觀察美國新公布的4月ISM製造業指數從64.7下滑至60.7,分項指數中,積壓訂單創新高、存貨指數下滑、客戶庫存指數則跌至歷史新低。事實 上,很多廠商連基本庫存都沒補齊,更談不上安全庫存。
市場資金充沛 散戶積極參與加大市場波動
就資金面來看,台股近期不時爆大量,主要因散戶參與度提升,過往占成交量約5成,現已佔6-7成,加上當沖盛行,留意市場波動加大,熱門股容易暴漲暴跌,且常常非基本面變化引發。
就評價面來看,股市整體評價較高,但目前流動性仍相當充裕。至於已上漲一波的傳產和景氣循環電子股應以本益比(P/E)或股價淨值比(P/B)觀察評價面?
由於傳產多數非成長股,用P/B評估較為適當。以貨櫃航運股為例,漲價來自供給因素,可參考過去幾次循環(如2004-2007年)的評價情況,至於鋼鐵和玻陶類股,受到中國碳中和政策目 標帶動,或許有更高的評價機會。
面板及記憶體等屬於景氣循環的電子股,目前也以P/B評估較為適當。以面板股為例,由於韓廠逐步退出LCD面板生產,加上目前筆電及電視需求熱絡,基本面仍佳,但若非結構性改變, 仍應以P/B評估。若放眼明年,在需求出現衰退下,公司仍可保持季季獲利,即可視為產業格局改變,或可考慮改以P/E評估。
另外,由於部分資金轉往傳產,科技類股占大盤成交比重降至5成,考慮到傳產股在農曆年後報價持續向上,而電子先前漲價趨勢已持續一段較長時日,科技與傳產成交比重五五比的趨 勢可能再持續一季。
總結來說,台股基本面強勁,評價維持高點,但市場漲多後波動加大,主動選股才是創造超額報酬的關鍵。投資佈局方面,科技股關注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高速傳輸、IC 載板、PCB、5G概念、探針卡、面板等,傳產股看好鋼鐵、貨櫃及散裝等族群。後續需持續關注庫存回補狀況及終端消費力道。
【重大事件】信心不足 短線修正
簡述
短線上,市場消息較紛雜,包括對惡性通膨擔憂、本土病例增加、印度疫情恐影響手機銷售等。但是,目前科技基本面未出現明顯鬆動,企業獲利變化不大,而傳產相關之全球報價上漲趨勢還未改變,無須過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