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快訊】關鍵對談 掌握科技大勢-與台股金獎團隊操盤手對談

【基金快訊】主動靈活,發掘亞債投資價值

簡述

現階段雖然2022年前景仍不清楚,但透過基本面、評價面分析,依然可以選出值得把握的趨勢和投資標的,也有中短期報酬風險較佳標的,可為基金創造報酬,未來機會仍大。

 

安聯台灣大壩/台灣科技/台灣智慧基金

 

台股近期經歷了大幅震盪,因疫情衝擊重挫,隨後又快速反彈。面對後市,有何機會與風險?科技那些次產業或趨勢值得留意?我們特別邀請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進行線上對談,即時掌握台股科技大勢及投資策略。

  

Q1. 對台股科技後市看法?台灣科技基金如何配置?

目前看法較為中性,科技需求不確定提高,但仍有投資機會,建議聚焦2022年具能見度及成長趨勢公司。

就大方向來說,相較於今年初,當時因2020年低基期,2021年成長可期,且很多零組件仍處於漲價趨勢,投資方向容易判斷。但時序走到現在,投資應開始放眼2022年。

過去一年多,很多國家因疫情而推出財政刺激或補貼政策,人民也因為封鎖措施,較常居家辦公或遠距學習。雖然有些新興市場仍面臨疫情不確定性,但目前歐美等成熟國家因疫苗施打加速,下半年生活型態及科技需求可能出現轉變。

此外,一些電子零組件公司在漲價帶動獲利提升下,基期墊高,目前要判斷明年能否成長並不容易,前景不確定提高。

整體來說,對明年科技產業並不悲觀,台灣科技業不乏成長趨勢,基金仍有選股空間。目前庫存仍低,短期沒看到太大的訂單下修,第三季到第四季漲價也仍會持續,儘管近期手機或電視銷售有一些雜音,但也看到一些科技應用有正面機會存在,包括雲端伺服器、車用電子等。

台灣科技基金操作方面,相較於先前維持95%高持股布局,目前看法較中性,持股水位約為80-90%,投資重心逐漸轉往2022年的成長趨勢

 

Q2. 那些科技次產業未來能見度較高?較具成長機會?

目前很多人擔心歐美解封後需求改變,包括先前受惠居家需求的筆電、電視及遊戲機,或因零組件漲價反應在終端售價的科技產品,確實較難樂觀看待,但科技產業除了居家需求外,仍有題材可以期待:

展望2022年,載板、矽晶圓以及晶圓代工供需展望相對健康。載板需求持續提升,尤其是Intel新推出的處理器平台可能消耗更多的層數及面積,矽晶圓明年產能應不會增加,即使現在擴產,2023年才可能有新產能,但其客戶端持續擴廠、需求強勁,至於晶圓代工,2022年產能幾乎都已被預訂。

另外,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汽車電子、高速傳輸等具有未來2-3年的成長趨勢,亦值得留意布局

 

Q3. 能否談談最近疫情,是否會對台灣科技業造成影響?

整體來說,台灣科技業受這波疫情的影響不會太大。金融市場難免因消息波動,但重要科技廠停工風險低,且台灣以出口為主、歐美持續復甦,獲利訂單不受影響,甚至可能使供需情況更吃緊

市場擔心停工風險,而科技產業中最擔心的應該是晶圓代工產業,但考量以下面向:(1)晶圓代工無塵室規格等級高,病毒不易傳播,(2)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公司管理水準有目共睹,(3)經濟部等官方表態支持繼續營運,即使進入四級,重要領域將不會停止生產

以今年第一季為例,當時全球車用晶片缺貨,日本、德國、美國都透過外交手段希望取得更多晶片,若台灣重要科技廠停擺,不只影響台灣,更影響全世界。另外,近一年雖然疫情造成全球許多地區封鎖,但鮮少看到半導體產業停工,主要因為該產業採取高度自動化。

近日,苗栗封測廠爆發移工群聚染疫事件,該公司雖全球市占約10%,但因封測前置時間(lead time)較短,停工2天進行清消檢測、移工停止上班14天,產能雖有影響但幅度有限,而同業產能亦相當吃緊、難以轉單,整體半導體供應鏈氣氛更緊張,見到大幅砍單機率更低。

 

Q4. 請問對下半年大盤的看法?電子股第三季有機會重回主流嗎?

目前對科技類股看法中立,未來2-3個月較可能區間整理,整體同步創高機率不大,個股表現為主

至於何時重回主流?由於過去幾個月,散戶對股市影響愈來愈大,當沖比重也在提升,散戶與法人聚焦類股與思考角度有所差異,在籌碼結構改變下,判斷市場主流並不容易。

單就科技類股來說,接下來幾個月不會出現太大變化,儘管5月有零星手機銷售不佳的新聞,但上游供不應求、漲價依舊,獲利預估近期也沒有重大調整,股價偏弱的主因是本益比的修正(de-rate)。

由於歐美解封後,下半年到明年消費方向可能出現變化,從居家走向戶外,消費偏好可能從筆電、電視,轉向衣鞋或是手機等,進而增加科技前景的不確定性。

目前市場目光轉向2022年,科技終端需求不確定提高,第三季也不會出現結構性改變,但個股仍可望表現,2022年能見度較佳公司將較具創新高機會。

 

Q5. 歐美經濟陸續解封,台灣那些科技次產業可望受惠?

就終端需求來說,未來半年到一年較具能見度的次產業為資料中心(Data Center)及車用電子,近期都看到訂單增溫,下半年到明年成長性佳,相關供應鏈應是歐美解封後可明確受惠的族群。

 

Q6. 在電子股當中,對於晶圓代工族群的看法?

晶圓代工族群要分兩類來看,二線晶圓代工廠過去一年表現較佳,因為漲價幅度較大,獲利預估調整也較大。至於一線晶圓代工廠,今年年初股價開始出現整理,主因為本益比拉高,由於該公司不會任意漲價,獲利預估調整幅度不大,股價空間也因此較有限。

整體來說,進入四、五月之後,投資人看待科技股時間放遠,明年展望不夠明確下,股價普遍承壓,短線再創高不容易。

 

Q7. 在電子股當中,對於IC設計族群的看法?

上半年表現較佳的是驅動 IC,接下來3-6個月的關鍵仍是2022年的能見度和成長性,建議觀察(1)受惠規格提升,如4G升級到5G,過去晶片單價可能10美元,現在來到20-60美元,單價大幅提升帶動成長。(2)市占率提升,可能來自於瓜分其他公司市佔率,或是跟隨新應用成長。

IC設計明年趨勢較確定的族群,可留意(1)高速傳輸相關,上半年未漲價且有缺料問題,較不受市場青睞,但明年重要商機是高速傳輸的PCIe介面改版,Intel、AMD推出的全新處理器平台都將導入新規格。(2)正面看待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ASIC族群相對受惠,ASIC為專案導向,不受終端零售影響。

 

Q8. 請問如何看待科技產業重複下單(doble booking)的影響程度?

去年晶片缺貨以來,市場對於重複下單的憂慮沒有停止過。

事實上,在缺貨情況下,採購會傾向多備貨。以去年口罩缺貨為例,當時即使加價,多數人也願意購入囤貨,但是當口罩日產量超過兩千萬,或手上庫存已非常足夠時,購買行為就會轉變。

以科技產業來說,採購若能達到安全庫存,或供應鏈產能大幅加開,貨源無虞,則無需再搶貨。觀察目前狀況,安全庫存還未補足,供給端產能依然有限,缺口仍大,預期很多零組件今年底前漲價缺貨仍會持續,訂單不會出現大幅修正風險

 

Q9. 請問目前的台股位置還適合進場嗎?

對於基金操作而言,指數位置不是關鍵,主動選股才能勝出。基金操作目標期待打敗指數、基金淨值中長期可以持續往前走。現階段雖然2022年前景仍不清楚,但透過基本面、評價面分析,依然可以選出值得把握的趨勢和投資標的,也有中短期報酬風險較佳標的,可為基金創造報酬,未來機會仍大。

【基金快訊】中國股市策略展望-與基金經理人對談

【基金快訊】MSCI擴大納入 A股迎增量資金

簡述

中國去年是最早脫離疫情、率先復工的主要國家,經濟好轉政策支持下,股市也出現在一波上漲,但今年表現卻相對震盪。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其他業者經營的網站均由各該業者自行負責(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不屬安聯投信控制及負責範圍之內。您即將離開安聯投信官網,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