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投資論壇摘要-掌握趨勢中的新成長】台股投資風向:牛市下半場延伸 選股功力更關鍵

【基金快訊】主動靈活,發掘亞債投資價值

簡述

台股大盤已連續三年漲幅超過兩成,接下來在疫情告一段落、逐步回歸正常下,2022年全球格局與台灣市場展望如何?投資應該更積極或更保守?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憑藉豐厚的投資經驗及多元化的金融歷練,和投資人分享其最新觀點。

 

Q1.台灣高度仰賴全球市場,對全球經濟與Fed政策看法?

整體來說,後疫情時代在高基期下成長增速放緩,政策也將正常化,流動性緩步收縮。

(1)全球經濟逐漸回歸常態: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2021年的5.9%降至4.9%,但仍高於疫情前的均值3.7%。

美歐日英等成熟國家差異不大,經濟依舊擴張且可望高於疫情前平均水準,反觀新興市場經濟表現則存在相當大的分歧,金磚四國僅印度維持8.5%高成長,其他金磚三國明顯下滑,甚至低於疫情前水準。

(2)美國貨幣政策將正常化:近期通膨走高的短期因素包括供應鏈問題、勞工短缺推升薪資及能源原物料上漲等,長期則因供應鏈移出中國及節能減碳推升企業成本,加大壓力。預期在航運貨櫃吃緊、人力成本及租金走升下,通膨壓力將延續至2022上半年。

美國聯準會(Fed)寬鬆貨幣政策將逐步退場,2021年11月開始縮減每月購債金額、預計2022年中將結束量化寬鬆,但Fed近日表態通膨可能比預期更久,我們預期Fed可能加速退場進度,接著2022年6月啟動升息,下半年流動性將緩步收緊。

(3)升息不致阻礙股市多頭:依據歷史經驗,升息不會阻斷多頭市場發展,只有在升息循環高點、經濟成長無以為繼時,股市才會大幅修正,預估時點可能發生在2024年。

回歸企業基本面觀察,2022年企業獲利成長率也將放緩,不過,各主要經濟體的企業獲利預估仍將維持穩定正成長,因此,我們對全球市場仍抱持正向樂觀態度

 

Q2.能否先以全球角度,提供2022年投資建議?

(1)股優於債:聯準會開始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對股市影響較小,股市仍有機會向上。

(2)成熟市場優於新興市場:新興市場疫苗施打率相對較低,且美國升息、美元可能趨於強勢,對新興國家較不利,預期2022年成熟市場表現可望優於新興市場。

(3)報酬率預期需下修:由於2021年經濟、企業獲利、股市的高基期,2022年成長增速將趨緩、市場波動性也將明顯加大,對股市的預期報酬率應下修。

 

Q3.展望2022年台灣總體環境,是否仍有利股市?

預期2022年是台股多頭下半場的延伸,基本面和流動性上半年依然很好,但不確定性逐步升高,通膨可能導致Fed加速縮表和升息的步調,成為下半年風險因素,此外,企業獲利成長因為基期因素,2022年再大幅成長不易,形成另一項可能壓抑股市的因素。

台灣經濟成長率2021年預估6%,將是十年新高,主要貢獻來自投資和進出口,半導體缺貨、鼓勵台商回流、台積電擴廠資本支出都是驅動因素。儘管出口金額已在高檔,但民間消費可望好轉,台灣2022年仍可望有3.5%-4%的經濟成長率。

台灣目前疫苗完整接種率約五成,預計2021年底達六成,可望迎來開放契機,雖有新變種病毒干擾,但人們已學習更好的與病毒長期共處,未來有望回歸正常。最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9.5,處於高度擴張,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先前因本土疫情爆發而下滑,目前已連續4個月在景氣分水嶺的50之上,預期2022年服務業可望更好。

以股市而言,傳產類股2021年企業獲利增幅非常大,且多屬於循環性成長,預期2022年非金非電股票應偏向交易性機會,更多的結構性成長將落在科技製造業。其中,半導體佔全國出口的35%,持續是最重要、最有競爭力的產業,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預估,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成長率為25%,並看好2022年持續再成長10%,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非常有利。

 

Q4.近期討論較多的通膨及升息議題,是否將影響台股?

台灣通膨率近期雖略有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及核心CPI仍較低水準,但躉售物價指數(WPI)上升較多、原物料價格走升,可能使企業獲利受到擠壓。

至於升息議題,2022年下半年Fed可能升息影響台灣央行步調。不過,若是經濟快速成長帶動的升息,不需要擔憂,股市仍會持續上漲,除非遇上快速升息或升息循環尾聲,股市才可能面臨較大影響。按照過去經驗,Fed升息前一季度通常股市波動較大,卻不會改變原先趨勢

 

Q5.若Fed並未啟動升息,市場影響為何?過去美國選舉年,貨幣政策是否會偏寬鬆?

若Fed未如預期啟動升息,需探究不升息背後原因,如果是經濟成長下滑衰退,將為市場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假使經濟仍穩定成長,但因通膨下滑而決定暫不升息,有利市場樂觀情緒。至於美國選舉年的貨幣政策,確實有偏寬鬆傾向,但目前美國通膨持續上揚,且非短期因素,即使遇上大選年,Fed依然會有所行動。

 

Q6.對台股2022年的企業獲利預估及指數區間研判?

企業獲利方面,以安聯台股團隊密切追蹤約250家上市櫃公司為例,2021年整體企業獲利預估將成長76%,分產業來看,電子43%、金融56%、傳產205%,在高基期下,2022再成長不易,目前評估整體企業獲利可能衰退3.6%,但其中不乏表現優異的次產業,如半導體產業2022年獲利可望成長12%

雖然成長率不理想,但獲利數字卻在很高的水準,2016-2020年台股企業獲利總額介於1.5-1.9兆,但2021年跳升至3.5兆,2022年預估可達到3.4兆元,因此,台股指數區間上升實屬合理。

一直以來,台股指數區間和企業獲利數字高度相關,預期2022年指數合理區間將再上移,加權指數可能上看兩萬點。再以2018年為例,當年度企業獲利衰退3.3%,與2022年預估接近,當年度指數報酬下跌,但指數上下區間卻高於2017年,預期2022年全年指數報酬可能受限,但期間應有高點可期。

 

Q7.台股大盤2022年上半年優於下半年原因為何?

我們對台股的基本假設是第一季最佳,第二、三季可能面臨風險,第四季可望回升,指數高點有機會出現在第一季或第四季。不過,市場能見度目前沒那麼遠,對第一季的信心度較高。

主要原因包括目前出口及企業獲利仍強,預期動能可望延續至上半年,另外,整體流動性環境上半年也優於下半年,由於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政策將在2022年3月或6月完全退出,下半年展開升息,可能升兩碼或三碼,在下半年變數較多的情況下,預期2022上半年機會可能更好。

 

Q8.台股看好那些產業?那些題材較具成長性機會?

展望2022年,科技股仍是台灣最重要、也是扎根很深的產業,非科技類股也看見一些機會,看好四大投資主題:(1)半導體產業鏈;(2)電動汽車產業鏈;(3)高速運算與高速傳輸;(4)升息環境與內需成長

(1)半導體產業鏈:半導體產業受惠結構性和市場擴張機會。如全球手機市場已近飽和、成長趨緩,但規格從4G提升到5G,半導體用量比以前多一倍,而電動車與燃油車相比,半導體用量增加三到五倍,另外,AMD和Nvidia不斷侵蝕Intel市佔率,台灣晶圓代工廠受惠,加上美國制裁中國,使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困難,台灣將得到更多市場機會,包括矽晶圓、ABF載板及晶圓代工在2022年成長動能佳。

(2)電動車產業鏈:2021年電動車銷售金額已佔整體車市8%,預計到2030年將達48%。台灣過去在傳統汽車市場無太大佔有率,但當趨勢轉向電動車,台灣電動車相關公司將有很大的長線成長空間。短期來看,很多車廠因缺晶片出貨量較往年少,汽車電子零組件都受到壓抑,預期2022年復甦空間大。

(3)高速運算與高速傳輸:自駕車、元宇宙、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須依賴雲端伺服器提供的良好運算環境,帶動高速運算與傳輸的龐大商機。目前台灣伺服器市佔全球第一,是台灣的優勢產業。

(4)升息環境與內需成長:2022年民間消費將好轉,有利零售業,而升息環境有助於銀行利差改善,資金充沛下,房地產業也有機會。

 

Q9.台股2022年整體企業獲利成長率預估可能衰退,安聯台股團隊如何因應?

整體而言,預期2022年台股仍有機會向上。台股指數和企業獲利高度相關,預估整體獲利金額達3.4兆元,明顯高於2016-2020年,有利於指數區間將再上移。

儘管目前預估整體企業獲利預估可能為負成長,但該預估數據將滾動式調整,且其中仍有產業持續成長。

關鍵在於主動選股可為投資人打敗指數、創造超額報酬。安聯台股團隊非常重視基本面分析與選股,未來也將致力選出好股票。

 

Q10.您認為2022年股市的主要風險?

2022年股市的不確定性可能來自於製造業和升息環境。目前因為供應鏈的問題,很多廠商有重複下單的現象,未來若供應鏈問題緩解,這些訂單能否迅速去化將是一項挑戰,也須留意訂單下滑,不過,目前仍無須擔憂。

此外,2022面臨升息環境,通常股市在升息前波動較大,因市場心態及流動性出現變化,不過,依過去經驗,啟動升息原則上不會阻斷多頭市場的發展。

 

安聯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 地址:台北市104016中山北路2段42號8樓 | 客服專線:(02)8770-9828

【安聯投信 獨立經營管理】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境外基金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或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中查詢。新興市場證券之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通常低於已開發國家,可能影響本基金所投資地區之有價證券價格波動,而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影響。基金投資無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投資人須自負盈虧。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基金快訊】波動持續,伺機布局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評論

【基金快訊】MSCI擴大納入 A股迎增量資金

簡述

為緩和經濟動能放緩的壓力,我們預期中國接下來政策將對市場較為友善,可望看到貨幣政策的放鬆和一些針對性的財政支出。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其他業者經營的網站均由各該業者自行負責(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不屬安聯投信控制及負責範圍之內。您即將離開安聯投信官網,前往